打开APP

Nature重磅:首个具有主动运输能力的“人造细胞”问世

长期以来,人造生命一直是生物医学界的前沿话题, 2020年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团队向世界宣布,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开启了“人造细胞”的新时代。但遗憾的是,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复制品”往往缺乏执行复杂细胞过程的能力,如主动运输。近日,这一难题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在顶级期刊《Nature》上

2021-09-21

科学家利用多能干细胞成功培育人造精子,可生育健康后代

  人类生育力下降,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不孕不育患病率从1997年的11.0%上升到了2017年的15.0%,根据推算,在人口增速放缓的当下,到2023年时,在不足7亿的育龄人口中,预计将有超过1.12亿人面临不孕不育。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8%左右,不孕不育夫妻约有60

2021-09-24

多篇研究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类器官(Organoid)是科学家们应用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建立的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机体器官的小型组织,其具有组织自我更新及可长期培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模拟体内器官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能够成为精准医疗、器官移植等研究领域的理想体外载体。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1】Cell Stem Cell:利用人诱导

2021-09-26

Nature:构建出人造细胞,可以模拟活细胞捕捉、处理和排出物质的能力

2021年9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无机物开发出了类似于细胞的人造结构,它们能够自主地摄取、处理和排出物质---重现活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发现为构建“细胞模拟物(cell mimics)”提供了一个蓝图,其潜在应用范围从药物递送到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9日的Natur

2021-09-13

ADGRG1对氧化应激下的功能性人造血干细胞有富集作用

人类造血干细胞(HSCs)和祖细胞(HPCs)在体外扩增等应激条件下的异质性尚不清楚。

2021-09-13

Trends in Immunology:淋巴器官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和管道网络作用

不同免疫细胞群的相互协调作用可促进识别病原体或癌细胞,并能精确协调免疫激活和免疫调节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建立和维持依赖于身体内外表面信息的有效和准确传输以及不同免疫细胞群之间的信息交流。

2021-08-19

Cell Stem Cell:利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育出含有视杯的大脑类器官

2021年8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可被用来构建含有一种叫做视杯(optic cup)的眼睛结构的大脑类器官模型。这种大脑类器官自发地从大脑类似区域的前部发育出双侧对称的视杯,从而展示了ipsC在一种高度复杂的生物过程中的内在自我模式形成能力。相关研究

2021-08-23

Genes & Devel:识别出胰腺器官发生过程中内分泌分化的主要负向调节子—REST

2021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多种转录因子被证明能促进胰腺β细胞的分化,然而研究人员对负向调控因子却知之甚少;早期的表观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转录抑制因子REST或能作为胚胎胰腺内分泌发生的抑制子,然而,胰腺中REST敲除的小鼠往往不能显示出异常数量的内分泌细胞,这就表明,REST并不是机体内分泌分化的主要调节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

2021-08-18

Nat commun:用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研究的人类感觉运动器官模型构建

神经肌肉连接(NMJ)是神经肌肉神经系统的核心突触,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病、连接障碍和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关性。

2021-08-12

Science突破:继“人造精子”“人造卵子”后,日本科学家在体外成功构建卵泡及卵母细胞

 生殖遗传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试图打破传统的生命孕育过程,为存在生育问题的患者带来治疗希望。问题在于,生殖细胞仅在生殖器官的特定环境中发育,而这个过程又极其复杂,因此体外重现该过程困难重重。当地时间7月15日,日本九州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家Katsuhiko Hayashi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报告了一项开创性的研

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