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马少华、黄来强团队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马少华副教授、黄来强教授团队在类器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成功建立了类器官均一化、自动化、高通量培养平台,制备的人源和鼠源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类器官,形态结构均一,忠实地保留了源组织/肿瘤从基因分子细胞到组织生理病理的特性、对药物和治疗的反应功能。其中肿瘤类器官高度保持了源肿瘤的异质性和患
研究构建了具有再生能力的新型类器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课题组和李程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Establishment of intestinal organoid cultures modeling injury-associated epithelial regeneration”的研究论文,在体外构建了具有损伤再生特征
2020年终巨献:重磅级文章聚焦类器官研究新成果!
转眼间,又一年又要结束了,这不2020年即将谢幕,2021即将起航,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里,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 Velazquez et al.(2020), Cell Systems.【1】Cell Systems:科学家成功利用合成生物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加速人
Cell Systems:科学家成功利用合成生物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加速人类肝脏类器官的开发
2020年1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ystem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合成生物学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利用血液和胆汁处理系统创建出了人体肝脏类器官,当植入到肝脏衰竭的小鼠体内后,实验室培养的替代肝脏就能有效延长小鼠的寿命。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未来研究人员或许有望在牺牲精度或
Nature:构建出SARS-CoV-2感染的人远端肺类器官模型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远端肺(distal lung)包含终末细支气管和促进气体交换的肺泡。体外三维人体远端肺培养系统将极大地促进对间质性肺疾病、癌症和SARS-CoV-2相关的COVID-19肺炎的病理研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成人肺泡上皮细胞II型(AT2)或KRT5+基底细胞为来源
Nature:通过构建肺部类器官和结肠类器官鉴定出新冠病毒抑制剂
2020年11月7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疫苗是控制大流行迫切需要的必要对策。目前还没有针对SARS-CoV-2的人类疫苗,但大约有120种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SARS-CoV-2与另外两种密切相关的高致病性病毒SARS-CoV和 MERS-CoV同属冠状病
科学家如何通过挤压方式快速制造类器官? 或有望进行多种人类疾病的研究和候选药物的测试
2020年10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其交流想法、信息,甚至发生感染的机会就越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题为“Volumetric Compression Induces Intracellular Crowding to Control Intestinal Organoid Growt
科学家成功绘制出肠道类器官再生的表型蓝图!
2020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过去十年里,科学家们共同见证了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发展和繁荣,即在体外利用干细胞培育的微型器官;这些类器官能够展现亲缘器官(比如大脑、肾脏、肠道或肺脏)的细胞类型组成和多种功能,而且其能完美地适用于实验操作,这就使其能够成为全球研究人员使用的一种无价的工具。源自肠道(哺乳动物更新速度最快的组织)的类器官不仅能
Nature:新一代的类器官或能像机体真正的组织那样生长及发挥功能!
2020年10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类器官正在迅速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工具,研究人员想通过利用干细胞来制造微型组织和器官,并使其能够精确地模仿真实组织和器官的行为。从基础生物学研究到药物开发和测试,类器官都能够通过提供健康或疾病的人类组织来补充动物学实验,并加速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试验的漫长旅程;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有可能通过提取
广州站|新一代精准医学—质谱组学与类器官前沿技术和临床应用研讨会
近年来,质谱技术的革新加快了多组学研究向定量化、高通量化发展。多组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构建了精准医学体系的要素。而精准医学的构建,也离不开生物医学研究模型。近年来,兴起的类器官模型被广泛应用,克服了细胞系模型和动物模型体外培养丢失了肿瘤细胞的异质、移植成功率低、样本量大等问题。当多组学利器遇到类器官模型,对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会有怎样的创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