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人工智能工具iStar助力癌症精准病理学发展

一种新的人工智能工具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解释医学图像,帮助临床医生节约时间和精力,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疾病诊断和图像解释等关键方面。

2024-01-08

ANN ONCOL:人工智能在免疫肿瘤学中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发现:系统评价

该综述评估了 90 项已确定的研究,涉及癌症的四种主要数据模式,描述了数据集、方法、生物标记物和结果。

2024-01-24

Nature头条报道:复旦团队利用蛋白组学和人工智能算法,通过血液检测提前15年预测痴呆症

这项发表于 Nature Aging 的研究可用于开发针对痴呆症的新型血液检测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症状出现前十多年前甄别痴呆症高风险患者。

2024-02-16

Nature:新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破解基因调控密码

有机体由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蛋白组成,每种蛋白都由特定的基因编码。一种细胞类型要获得其独特的身份、形态和功能,就必须通过“增强子”来激活基因。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破解增强子的

2023-12-28

Cell:新研究揭示大脑突触的复杂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大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重塑了人们对大脑基本组成部---存在于突触中的蛋白---的认识。他们深入探讨了神经元之间的重要连接---突触---的复杂世界。相关研究结果于

2023-11-09

Science:新研究破解突触形成机制

无论是在大脑还是在肌肉中,只要有神经元的地方就有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这些接触点构成了兴奋传递---也就是神经元之间通信---的基础。在任何通信过程中,都有一个发送方和一个接收方:称为轴突的神经元突起产生

2023-10-14

应晓敏/伯晓晨团队开发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算法MIDAS,实现单细胞多组学数据的马赛克整合

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单细胞多组学数据马赛克整合及知识迁移的计算工具——MIDAS,首次实现了通用的单细胞多组学马赛克数据的模态对齐、数据补全、批次校正等整合功能。

2024-01-25

可编辑人工光合细胞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与自然界的光合生物相比,可编辑的人工光合细胞可以通过理性设计,将CO2更高效地转化为可定制的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

2023-11-20

颠覆教科书的发现:不止通过突触,神经元之间还可以像Wi-Fi一样进行远程信息传递

这两项发表在 Nature 和 Neuron 的研究发现了神经元之间存在一种基于神经肽的无线通讯网络,并绘制了秀丽隐杆线虫的第一张无线神经信号图谱,为研究神经调节信号网络开辟了新的领域。

2023-11-26

冷冻电镜+人工智能+虚拟筛选,加快药物发现速度,Deep Apple获5200万美元A轮融资

Spiros Liras 博士表示,希望Deep Apple不被贴上“又一个AI公司”的标签。在他看来,Deep Apple是应用理性的深度学习模型来回答药物发现中的问题。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