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目标导向行为背后的神经元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如今确定了当小鼠为获得奖励而采取某种行为时在小鼠大脑中发生的事件序列,以及当奖励不是预期的奖励时,它如何调整其行为。
Nature:科学家发现一种能预测人类心血管疾病的细胞行为模式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循环中性粒细胞火灾炎性过程中会获得不同的行为模式,相关研究识别出了与人类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有害中性粒细胞行为。同时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或能帮助开发新型疗法尽可能减少心肌梗塞所带来的后果。
何时发生首次性行为、何时成为父母,早就刻在了DNA里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用种种“社会学”理由去应付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小花儿啊!过年带对象回来吃饭不?”“猫狗双全,无需对象……”“二狗啊!隔壁大牛都三胎了!你也要抓紧啊!”“这不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嘛,一胎都不想生……”NONONO,同志们,现在有科学理由了!
Neuron:我国科学家解析内侧前额叶皮层微环路在社会竞争行为中的调控机制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解析了内侧前额叶皮层微环路在社会竞争行为中的调控作用。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euron》上,题为:Dynamics of a disinhibitory prefrontal microcircuit in controlling social competition。在大脑中,除了80%左右的兴奋性锥体(PYR)神经元负责传
首次揭示Jpx RNA在哺乳动物的染色体环行为和基因表达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雌性胚胎健康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原来也在调节哺乳动物两性的染色体环行为和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标。
久坐会增加抑郁风险,运功可改善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和娱乐时间少等因素导致焦虑、消极的情绪如野草般蔓生,抑郁症这一心理疾病在普通人群中越来越常见。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为抑郁障碍,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情绪消沉、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部分患者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经常出现疫情导致的居家隔离或
研究发现犊牛反刍行为建立时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针对新生犊牛反刍行为建立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确定了犊牛首次出现反刍行为的时间是15-20日龄,同时发现反刍时长与其站立时长、舔栏杆和舔毛等非营养性口腔行为的频率有相关性。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奶业科学杂志(Journal of Dairy Science)》上。据团队首席科学家屠焰研究员介绍,众所周知反刍行
这种方式的运动:每天每增加1分钟,相当于减少约14分钟的久坐
众所周知,久坐不动会给身体带来以肥胖为首的各种健康问题,而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罪魁祸首。即使我们都深刻地认识到这点,但也无法摆脱每天被“久坐不动”的摧残。眼看着“衣带渐紧常后悔”,不得不“为胖消得人憔悴”。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0年版《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强调每个人,不论年龄和能力,都可以进
Genes & Devel:科学家识别出了驱动人类胚胎干细胞行为的核心遗传网络
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利用全基因组遗传筛查技术,在hESCs中过表达并失活了数以万计的基因,结果他们发现了一种能同时控制细胞多能性和细胞凋亡准备状态的关键网络,从而就能帮助确保胚胎发育的最佳条件;相关研究结果或能为癌症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见解,并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