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初步临床试验表明Moderna公司新冠候选疫苗mRNA-1273的疗效为94.1%
2021年1月2日讯/生物谷BIOON/---2020年12月30日,发表在NEJM期刊上的一篇标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mRNA-1273 SARS-CoV-2 Vaccine”的同行评议论文提供了备受关注的COVE临床研究的数据,该研究评估了Moderna公司生产的针对COVID-19的候选疫苗mRNA-1273。这项
新冠病毒中和抗体BI 767551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科隆大学医院(UKK)、马尔堡大学(UMR)、德国感染研究中心(DZIF)和勃林格殷格翰联合宣布启动一款全新的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BI 767551的1/2a期临床研究。通过利用科隆大学医院、马尔堡大学和德国感染研究中心在病毒学、免疫学及临床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勃林格殷格翰在开发及生产治疗性抗体方面的专长,四方合作开发BI
阿诺医药携手罗氏 将开展与PD-L1单抗“T药”的联合用药临床试验
专注肿瘤免疫治疗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阿诺医药(Adlai Nortye,以下简称“阿诺医药”) 宣布与罗氏制药达成一项临床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合作开展阿诺医药AN2025(PI3K抑制剂)、AN0025(EP4拮抗剂)以及罗氏atezolizumab(Ten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 )联合用药的I期临床试验。这项联合用药I期
Stem Cells Transl Med:全球首个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脐带衍生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安全降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加快康复时间
2021年1月9日讯/生物谷BIOON/---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糖尿病研究所(DRI)和细胞移植中心主任Camilo Ricordi博士和他的国际合作者团队正在报告一项突破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脐带衍生间充质干细胞(UC-MSC)输注安全地降低了最严重的COVID-19患者的死亡风险并加快了康复时间。Ricordi博士的同行评审论文于2021年
首个Tau抗体临床试验失败 阿尔茨海默症Tau药物还有哪些希望?
在抗淀粉样蛋白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受挫10年后,药物研发者将注意力转向另一个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标志物——tau蛋白。目前,超过10个tau蛋白靶向候选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将获得几项关键疗效数据。然而,如果以Genentech及其合作伙伴AC Immune的tau蛋白抗体semorinemab的初步结果为依照,那么该领域可能充满坎坷。1
华海药业:抗肿瘤药HB0025注射液获FDA临床试验许可
12月22日,华海药业的下属子公司华奥泰向美国FDA提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批准。2020年11月,华奥泰向FDA提交的HB0025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目前,FDA已完成审评同意该药物开展临床试验。HB0025 注射液是全球首个批准进入临床试验、能同时阻断PD-1/PD-L1和VEGF/VEGFR这两条信号通路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HB00
免做I期临床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获FDA批准开展治疗IgA肾病II期临床试验
12月21日,荣昌生物融合蛋白药物泰它西普(RC18)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适应症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可在美国免做I期研究,直接开展II期临床研究。泰它西普(RC18)是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同类首创新型TACI-Fc融合蛋白,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BLyS 和 APRIL 是 B 淋巴细胞分化成
开拓药业普克鲁胺治疗COVID-19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12月11日,开拓药业宣布,正在巴西进行的普克鲁胺治疗COVID-19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普克鲁胺显着降低COVID-19患者住院率和重症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普克鲁胺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NCT04446429)是一项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索普克鲁胺在人体内延缓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减少COVID-19患
2020年“儿童临床试验认知与洞察研究”显示,药物的潜在风险和收益或是试验开展的决定因素
12月8日,受精鼎医药委托,临床研究参与信息和研究中心(CISCRP)于2020年在美国500名家长和儿童人群中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报告就家庭选择参与临床研究的动因以及如何设计出能更好满足家长及孩子需求的临床试验给出了重要观点解读。
临床试验表明对单眼进行基因治疗载体注射,可改善双眼视力
2020年12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莱伯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又称莱伯视神经萎缩,是线粒体失明(mitochondrial blindness)的最常见原因。在一项新的临床研究中,英国剑桥大学Patrick Yu-Wai-Man博士和法国巴黎视觉研究所José-A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