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复旦大学李小英团队证实最强减肥药替尔泊肽在中国人中同样安全有效

这项3期临床试验表明,在中国肥胖或超重的成年人中,每周一次10 mg或15 mg 的替尔泊肽治疗可带来有统计学意义和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减轻,并且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

2024-06-03

实体肿瘤患者肠道微生物源性细菌胞外囊泡的研究

该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衍生的bev是不同于母体肠道微生物群的分类实体。

2024-04-09

GUT: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团队首次在人体内证实,葛根素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这项研究提供证据表明,葛根素能够以肠道为主场,通过调控肠菌定植、改变TMAO的代谢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2024-06-12

CRM: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晨/林东昕团队发现食管癌对化疗耐药的新机制

吴晨、林东昕团队此次找到了食管癌化疗耐药的新机制,证明S100A8可以作为无创预测食管癌化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靶向S100A8-CD147通路或是克服食管癌化疗耐药性的新策略。

2024-05-24

中国科学家完成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25年重症糖尿病终得治愈

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使用自体E-islets移植成功治愈2型糖尿病患者,这一方法显示出显著的血糖控制改善,移植体可耐受、无致瘤性。

2024-05-14

聚焦第七届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深度剖析类器官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及产业发展趋

在第七届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上,首次邀请国内类器官技术优秀公司代表嘉士腾亮相乳腺癌综合诊疗规范中心展馆并参与开馆仪式剪彩。

2024-05-13

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

该研究发展了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EV聚糖热泳分析新方法(EVLET)。

2024-04-17

Nat Commun│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丁显光等开发新的方法,调节肠道微生物

在这项工作中,为了改善许多患有IBD的患者的病情,研究建议设计一种肠系膜植入的自体巨噬细胞生物反应器,能够按需原位生产治疗性EV,直接缓解肠道微生物群诱导的IBD。

2024-05-03

默克与AI生物科技公司Caris合作,加速新型ADC药物开发

进入2024年以来,Caris公司合作不断,在年初与医疗SaaS公司ConcertAI达成合作,以支持艾伯维开发新型癌症药物的工作。

2024-04-09

Cardiovasc Diabetol:科学家发现人类冠心病的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

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调查了特殊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在患2型糖尿病和未患2型糖尿病个体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预测性能。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