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MGCG有可能促进恶性胶质瘤的发展,并可能成为肿瘤分子诊断和治疗的候选分子

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致命、最顽固的恶性实体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病理分类,GBM分为数字分级(I-IV)。GBM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

2023-08-24

毕马威中国联合金蝶发布白皮书:生命科学领域数字化应用正升级 创新变革竞争激烈

近年来,受数字生态发展、医患行为演变等影响,在进一步强化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同时,众多各类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以数字化先行者的姿态纷纷开始推进数字化变革创新,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渐凸显竞争优势。

2023-08-09

STTT: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团队揭示助“癌王”新生血管的关键靶点!

这项由我国学者开展的研究,揭示了BICC1对胰腺癌中VEGF非依赖性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以BICC1或LCN2作为胰腺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新靶点,希望后续研究也能紧锣密鼓继续下去。

2023-07-26

“合力致远·共赴健康”首届阿斯利康中国肿瘤周盛大开幕 ——科学创新、多元合作,助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药物研发不断发展,但目前癌症患者求医过程仍面临着诸多困境,部分患者仍难以负担治疗费用。

2023-07-17

中国首台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中国首台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33010833),成为国内首个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有效填补国内空白。

2023-07-17

Nature Medicine:83位学者共话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愿景

该文章对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的愿景和使命进行了全面阐述,文章指出联合体旨在为建立指征衰老程度的标志物体系和人类生物学年龄的评估标准提供中国研究范式,以期推动人类衰老评估和预警相关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

2023-07-24

湖南省儿童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先天淋巴样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

固有淋巴样细胞作为主要的组织内固有免疫细胞,具有淋巴样形态,但缺乏重排的抗原受体,在感染、慢性炎症和组织维持等环境中调节免疫。

2023-07-18

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机制

贾建平团队基于我国一个FAD家系,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基因突变,并揭示了背后的机制,让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了新的认知。

2023-07-14

BMC Med:报道首个中国人AD致病新基因并证明其病理功能

该研究报道了中国家族性AD中PSENs/APP之外的致病基因突变并探索了可能的致病机制,明确了由ZDHHC21 p.T209S突变介导的棕榈酰化在AD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揭示AD复杂的发病机制提

2023-07-17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的研究者们指出M6A修饰的LINC00839具有抗肿瘤进展和抗辐射作用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具侵袭性和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尽管采取了综合治疗,包括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GBM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