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男性不育研究领域获新成果!
2020年7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揭示了保护生长胚胎发育中的精子细胞免于损伤的特殊过程,或能帮助阐明遗传信息是如何不间断地代代相传的;文章中,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名为SPOCD1的特殊蛋白,其在保护早期精子前体细胞(生精细胞,germ cells)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取得进展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学现象。在雄性不育材料中,花粉粒败育但其他组织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因此细胞质雄性不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种生产。细胞质雄性不育也是研究细胞核与线粒体相互作用的利器,不育基因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而大部分恢复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两套不同的基因组如何协同调控花粉粒的育性,甚至植物生长发育,其中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明
蒺藜苜蓿雄性不育调控机制及其进化研究中获进展
雄性不育在农业杂交育种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雄性不育突变体主要由孢子体型或配子体型的花药组织发育异常引起。绒毡层作为一个为花粉发育提供营养的重要孢子体型组织,其发育异常会引起花粉败育。绒毡层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而被子植物中已报道多个调控绒毡层发育的关键因子,但是对这些关键因子介导的绒毡层发育在陆生植物中的进化模式甚少被关注。豆科作为第二大经济作物,为人类和
Nat Commun:女性不育研究新发现!卵细胞的质量或依赖于细胞中代谢酶的水平!
2020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增加所有人类细胞中一种特殊化合物的水平或有望增强女性的生育力并能帮其选择适合进行试管婴儿的最佳卵细胞,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本文研究是研究者在全球首次对卵细胞成熟
一篇Nature+两篇Cell子刊:揭示DNA重组驱动精子和卵子分裂的分子机制 或有望攻克人类不孕不育等多种疾病!
2020年6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然,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人类遗传学,当机体通过一种称之为减数分裂的特殊细胞分裂方式产生精子或卵子时,我们的DNA就会已一种无限、不可预测的组合进行混合匹配;随后,只要两种不同的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其就会结合最后孕育出胚胎
PRSB:女性的卵子或更偏爱某些男性的精子 有望揭示人类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
2020年6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人类的卵细胞会利用化学信号来吸引精子,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卵细胞或能利用这些特殊的化学信号来选择精子,不同女性的卵细胞会吸引不同男性的精子,而这并不一定是其伴侣。图片
Genome Biol:迄今为止最全面的RNA修饰蛋白进化分析揭示癌症和不育症治疗新靶点!
2020年5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13000份肿瘤样本进行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全面的RNA修饰进化分析后发现,两种此前被忽略的基因或许能作为癌症疗法的新型靶点,此外研究者还识别出了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新型靶点。图片来源:CC0
Devel Cell:鉴别出参与人类不孕不育症发生机制的关键基因
2020年2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有机体组织中的大部分细胞都是通过体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这是一种连续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单个细胞会加倍其遗传信息(染色体),并且均等地分裂产生两个拷贝的原始细胞,相反,生殖细胞则会通过一种名为减数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这种分裂通常发生于生殖腺中,减数分裂开始时和正常的有丝分裂一样,但过一段时间
新型番茄雄性不育系统用于杂交种子生产
番茄作为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目前番茄的杂交制种以人工去雄授粉的方式进行,存在制种成本高、杂交种纯度难保证等风险。利用雄性不育系做母本进行杂交种子生产,可减少人工去雄劳动量,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种子纯度以及避免亲本流失。自然发现的番茄雄性不育系多数是隐性核不育系,转育过程长并难以找到有效保持系,制
Devel Cell:男性不育研究重大突破!精子缺陷的表观基因组或是关键原因
2020年1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存在生育困难的问题,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原因都是由不明原因的男性不育所引起的,在过去10年里,研究人员发现,男性不育与缺陷的精子在发育过程中无法从DNA中“驱逐”组蛋白有关,而其背后的机制以及在精子DNA中所发生的未知,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图片来源:Bobjgalindo/Wikipe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