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多项研究:每天排便>3次和每周排便<3次都不好,多种疾病风险明显增加,且粪便性状也有说法

排便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我们的健康程度,排便次数过多或过少都有所弊端,适度的排便频率(每天1-3次,每天1次+呈香肠光滑形状的便便最为完美)有助于确保肠道内毒素和废物的及时排出。

2025-05-20

Cell | 综述:解密复杂性状的遗传与分子基础

稀有变异的研究不仅拓宽了我们对遗传多样性的认识,也为遗传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4-03-09

研究揭示大豆籽粒性状调控的新机制

大豆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产量构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们当前对大豆种子粒重调控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

2023-05-12

Science:利用CRISPR和单细胞测序精确确定性状和疾病的因果遗传变异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和纽约基因组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将遗传关联研究、基因编辑和单细胞测序结合起来,以应对这些挑战并发现血细胞性状的因果变异(causal variants)和

2023-05-23

萝卜基因组组装与抽薹性状遗传调控机理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萝卜(Raphanus sativusL.) 是原产于我国的十字花科重要根菜类蔬菜作物。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是分离鉴定基因组结构变异、解析目标性状形成遗传机制的重要基础。

2023-02-09

马铃薯基因组完成图揭示复杂区域中存在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高度串联复制基因簇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和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对马铃薯单倍型DM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组装,获得了包含24个端粒和12个着丝粒完整序列的马铃薯单倍型DM

2023-01-04

Science:由于未考虑交配模式,人类性状之间的基因关联被夸大了

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以前的研究报告可能高估了许多表型之间的真实遗传关联。由于这些估计值被用于预测疾病风险、为潜在疗法收集线索、为诊断实践提供信息,以及形成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的争论。

2022-12-06

莲的单瓣重瓣等性状遗传定位研究中取得进展

莲(荷花)作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已有几千年栽培历史,其花器官中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如花色、花瓣数等方面的变化。然而,莲花各种形态特征的遗传变异规律仍不清楚。

2022-09-29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发现油菜素甾醇信号调控水稻亚种间多性状分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整体上籼稻对油菜素甾醇(BR)的敏感性显著强于粳稻

2022-07-12

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家发现影响作物包壳性状的关键基因

  植物种子的包壳性状是指种子被坚硬的颖壳包裹的特征。包壳的种子会降低机械脱粒效率,从而增加劳动生产成本。在田间机械化播种时,包壳的种子很容易在播种机的齿轮和管道出口发生粘黏,导致播种不均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影响高粱和谷子包壳性状的基因,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Natural v

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