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古DNA研究对东亚豹母系遗传历史提出新见解 

研究针对湖南老司城遗址两个具有鉴定争议的动物头骨,开展了古DNA数据获取,获取了2例线粒体基因组数据。

2024-01-26

JAMA子刊:迄今最大规模研究发现,ApoE4对东亚人伤害最大,且ApoE2不保护东亚

基因型为纯合APOE4或APOE3/4的东亚人患AD风险分别是纯合APOE3东亚人的26.13或4.54倍,基因型为纯合APOE4或APOE3/4的白人患AD风险分别是纯合APOE3白人的13.04倍

2023-11-10

东亚人易感长新冠!全球首个全基因组测序找到易感基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长新冠(Long COVID)指新冠感染者在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情况解释。研究显示

2023-07-20

研究揭示异位脂积累介导飞蝗肌肉衰老可塑

近年来,康乐率领的飞蝗表型可塑性研究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为蝗灾精准防控提供了系列靶标分子,并推动了飞蝗作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模式的工作。

2023-05-16

一喝酒就脸红的“东亚”突变基因,增加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但有药能治!

这些发现表明,鉴于内皮细胞在血管功能中具有关键作用,ALDH2*2携带者应谨慎饮酒,因为即使是极少量的饮酒也会损害其内皮功能。此外,恩格列净可通过抑制NHE-1活性并恢复AKT和eNOS信号传导

2023-02-01

Cell Reports:研究揭示piRNAs调控的新机制决定飞蝗后代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中,很多动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繁殖对策,产生不同数量的后代。

2022-05-06

康乐院士团队合作揭示piRNAs调控的新机制决定了飞蝗后代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繁殖对策,产生不同数量的后代。

2022-04-29

eLife:发现飞蝗群聚信息素通过“催促”模式诱发雌虫性成熟和产卵的同步效应

  群居动物常常表现出高度的繁殖同步性,即群体中的个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殖周期。同步的性成熟和生殖周期有利于群体的维持和集体迁徙。同步繁育可极大提高动物群体内个体交配成功率和后代存活率,降低个体被捕食风险,增强群体动物的环境适应力,是动物群体行为的核心生物学特征之一。然而,生殖同步性在动物群体内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却长期困扰动物学界。目前,有

2022-03-19

PNAS:飞蝗飞行特征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动物飞行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蝗虫成群的长距离迁飞是造成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可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灾爆发时,大规模高密度的群居型飞蝗在一个世代内能够聚集飞行超过2000公里,单次最大飞行时间超过10小时。相反,当蝗虫密度低时,零星的散居型飞蝗较少进行长距离迁飞,仅在求偶或躲避天敌时进行短距离飞行。同一种

2022-01-12

古DNA研究揭示东亚家猪母系遗传历史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表共同主导完成的古代东亚家猪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成果。研究获取了42例来自于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猪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发现有部分类型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直到现在连续存在于中国家猪群体中;全新世以来,家猪群体具有2次快速的种群扩增现象。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东亚地区的家猪母系遗传历史。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