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研究揭示昆虫病原真菌协同作用诱导玉米防御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揭示了球孢白僵菌和棘孢木霉菌协同作用通过激发抗氧化剂和植物激素信号增强了植食性害虫取食诱导的玉米防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上。亚洲玉米螟一直是威胁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对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的日益

2022-03-21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研究揭示塑料增塑剂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团队揭示了农业面源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类增塑剂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影响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以PAE

2022-03-20

招募令 | IsoPlexis“实验室服务合作伙伴”及“实验室服务推广合作伙伴”火热招募中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优质产品并服务于客户,我们诚招在科研、工业、政府渠道的优秀合作伙伴,愿意与IsoPlexis一起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2022-03-28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克隆番茄抗病基因Sm取得进展

 番茄灰叶斑病由番茄匍柄属菌S. lycopersici引起,是影响番茄生产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高抗灰叶斑病番茄新品种是防止该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来源于野生番茄 Solanum pimpinellifolium的Sm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个高抗灰叶斑的抗病基因,该抗病基因已被转入栽培品种Motelle并广泛用于抗病品种的选育。先前研究已经将Sm定位在

2022-03-16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揭示宿主靶向治疗的系统优化策略与抗病毒重定位药物

宿主靶向策略可降低病毒耐药性的产生,药物重定位可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减小安全性带来的风险。因此,宿主靶向抗病毒药物重定位策略可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基因组学研究积累的丰富的宿主蛋白数据已经为抗病毒药靶辨识提供了大量候选基因,目前迫切需要对病毒靶向的宿主蛋白(VTHP)和药物靶标进行总体评价和系统性优化。近日,军事医学研究

2022-03-20

Trends in Microbiology:提出酶制剂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落新理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用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酶在改善人类及动物健康应用领域的挑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利用酶制剂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新理论,为合理选择和科学应用酶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综述文章发表在Cell综述系列子刊《微生物学进展(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22-03-24

Science 子刊 :PD-L1除了用来抗癌,还可作为肥胖治疗靶点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对于过年期间长胖了的人来说,艰苦的减肥大业又该提上日程了。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也在世界各国持续飙升,并已然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与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其中的一个关键特征是肥胖会引起低程度的炎症,这容易使得机体容易患上代谢综合征。然而,这一现

2022-03-24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研发出基于HIGS的双抗大豆新种质材料

  近日,植保所作物线虫和细菌病害监测和防控创新团队应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研发出靶向大豆孢囊线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 SCN-CHS )的转基因大豆遗传材料新种质,该种质材料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兼抗尖孢镰刀菌。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2-03-22

Cell Metabol:揭示糖类促进机体炎症发生的分子机理

来自维尔茨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解析了上述过程的详细信息,该研究支持了一种观点,即过量消耗葡萄糖或会直接促进免疫系统中特定细胞的致病性功能,反之,热量减少的饮食或会对机体的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有益效应,基于这些研究发现,研究人员还识别出了一些有望用作治疗性干预的新靶点,对这些免疫细胞中葡萄糖依赖性的代谢过程进行特异性阻断或能抑制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

2022-03-30

JAMA Network Open:超37万人的遗传学证据来了!无论多少,饮酒都会增加高血压和心脏病风险!

关于酒精致癌这件事,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将酒精列为I类致癌物。因为,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饮酒与头颈部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存在直接联系。早在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那项最大规模最权威的研究显示,酒精是全球15至49岁男性和女性患病和早逝的主要风险因素,全球近十分之一人口因饮酒死

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