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1%的人光吃不胖?秘诀就是“瘦基因

为什么有些人喝水都发胖,有些人大吃大喝依然很瘦,难道真是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宠儿”?其实不然,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1%的人只吃不胖,是因为一个名为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的基因在抵抗体重增加中起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于5月21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4.034迄今为

2020-06-02

Bmal1基因或许并不是控制机体昼夜节律钟的必要调节子

2020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机体中广泛存在的Bmal1基因被认为能作为机体主要的分子计时器的关键部分,但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机体的组织能够持续遵循24小时的昼夜节律,24小时的昼夜分子时钟能影响从机体睡眠到代谢等多项日常

2020-03-04

Mol Cell:新鉴定HIV-1感染中的关键基因

病毒感染人类宿主后,会利用宿主来源的蛋白质进行繁殖和并且通过修饰人类细胞以维持感染。与此同时,人类宿主会激活防御机制来抵抗感染。

2020-02-22

基因编辑大牛张锋出手!1小时可快检新冠病毒

2月15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旗下的麦戈文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其开发的核酸检测系统SHERLOCK有望在1小时内实现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该团队已公布详细操作流程,并表示可向新冠病毒研究者提供检测套件。但由于目前未检测过来自真实患者的样本,该方法还不能用于临床诊断。该工作由麦戈文研究所教授张锋等人完成。张锋是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也是基因编辑工具CR

2020-02-16

中国科学家公布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研究成果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俄勒冈大学的George Streisinger教授将斑马鱼首次引入实验室以来,斑马鱼逐渐成为与小鼠、果蝇、线虫并列的四大模式动物之一。在40多年的斑马鱼研究发展历史中,欧美斑马鱼学者发起了几次大规模的斑马鱼随机诱变突变体库(Mullins et al. 1994; Solnica-Krezel et al.

2020-01-11

研究揭示基因表达调控核心复合物LDB1/SSBP2的分子机制

 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LDB1 in complex with SSBP2 的论文,该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文青/梁栋材课题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Ann Dean课题组合作完成。增强子是一种控制基因表达与否的开关,它们往往远离其控制的基因,坐落于编码

2020-01-09

研究揭示基因表达调控核心复合物LDB1/SSBP2的分子机制

 12月3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LDB1 in complex with SSBP2 的论文,该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文青/梁栋材课题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Ann Dean课题组合作完成。增强子是一种控制基因表达与否的开关,它们往往远离其控制的基因,坐

2020-01-06

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取得进展

 斑马鱼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在斑马鱼研究历史上,欧美学者发起过几次大规模的随机诱变突变体库,开展基于“从表型到基因型”的正向遗传学筛选,奠定了斑马鱼作为国际公认模式动物的重要基础。随着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成熟,规模化靶向构建斑马鱼基因敲除突变体库,系统开展“从基因型到

2019-12-20

研究发现北平顶猴APOBEC3G异常剪切降低了其对HIV-1基因组编辑压力

宿主病毒限制因子APOBEC3、TRIM5α、TRIMCyp、Tetherin、SAMHAD1及Mx2等可直接作用于HIV-1等逆转录病毒,从而限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对宿主限制因子的研究有助于阐明HIV-1复制的分子免疫机制,构建合适艾滋病的动物模型,探究艾滋病药物新靶点和治疗新策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学科组,前期在旧大陆猴唯一可感染HIV

2019-12-21

新研究揭示最常见的SF3B1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

2019年10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亚基1)基因突变如何促进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是最为频繁发生突变的剪接因子编码基因。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liceosoma

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