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最新研究:硬核预防HIV,艾滋病还会是“不治之症”吗?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艾滋病在世界上的首次正式记载。人类致力于攻克艾滋病已有40年历史,期间曾有两例艾滋病治愈案例为大家所熟知,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艾滋病总有一天将会与“不治之症”这一称号无缘。想要终结艾滋病,预防环节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近日,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研究团队

2021-06-15

HIV治疗创新!葛兰素史克与Halozyme达成合作及许可协议:开发皮下注射超长效疗法(给药间隔≥3个月)!

利用ENHANZE®药物递送技术(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H20酶,rHuPH20)开发快速/大容量/超长效皮下注射疗法。

2021-06-23

Nat Med:HIV感染者或许患年龄相关的遗传改变的风险较高

2021年6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HIV感染者相比非感染者而言往往会出现一些合并症,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但研究人员并不是非常清楚HIV感染者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物学过程和改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题为“HIV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age

2021-06-11

2021年5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2021年5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

2021-05-31

Cell:发现一组抗聚糖抗体可有效地中和HIV病毒

2021年5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天然抗体可以靶向病原体表面上的宿主聚糖。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一组新发现的与HIV病毒外壳上的聚糖结合的抗体能够有效地中和这种病毒,并指出一种新的疫苗方法也可潜在地用于对抗SARS-CoV-2和真菌病原体。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5月20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

2021-05-26

JEM:开发出一种新型小鼠模型可能是开发更好HIV疗法的关键

2021年5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普通小鼠不能感染HIV,因此以前的HIV小鼠模型使用了携带人类干细胞或CD4 T细胞的小鼠,其中人CD4 T细胞是一种可以感染HIV的免疫细胞。但这些模型往往效用有限,因为人类细胞很快就会将小鼠宿主的组织视为“外来的”,并进行攻击,使小鼠患上重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独特的临床前小鼠模型。为

2021-05-28

Cell Host & Microbe: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有望治愈HIV感染的新型混合制剂

2021年5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球大约有3800万人感染了HIV。小型的CD4模拟化合物(CD4mc)能够促进抗体识别未配合病毒包膜(Env)上的表位来使得HIV-1感染的细胞对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变

2021-05-26

Nat Commun:免疫疗法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组合性疗法或能扩展先天性细胞控制HIV的活性

2021年5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在没有抑制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的情况下,HIV感染就会进展为AIDS,而与HIV感染不同的是,诸如非洲绿猴等天然宿主所发生的非致病性感染的主要特点则是缺少肠道微生物的易位以及强大的二级淋巴自然杀伤细胞反应,这会导致慢性炎症的缺失以及淋巴结B细胞滤泡中SIV的有限传播。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

2021-05-20

2021年4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

2021-04-30

蛋白质N-端选择性仿生转氨化合成抗HIV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蛋白质的定点修饰是通过化学反应对蛋白质特定位点进行修饰,从而达到对蛋白质改性或对其进行标记等一系列目的。蛋白质的定点修饰对反应条件严格:反应需在水相溶液中进行,同时蛋白质其它侧链基团不参与反应。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王平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唐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由仿生的邻醌介导对蛋白N-端进行选择性修饰的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