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ancer: CircEIF4G3或可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该研究发现,通过调节δ-连环蛋白的稳定性和miR-4449/SIK1轴,CircEIF4G3在胃癌中具有肿瘤抑制作用。
每人每周摄入的5g「微塑料」,正在摧毁你的身体
随着塑料品逐渐“占领”地球,科学家们也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塑料及其制品」。这种材料是否会进入人体内?究竟会对健康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美国FDA授予辉瑞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EUA):3剂3μg疫苗,用于6个月至4岁儿童!
2/3期临床试验显示,在6个月至4岁年龄组中,三剂3μg新冠疫苗方案引发了强烈的免疫应答,安全性良好。
浙大闵军霞/王福俤团队提出食管鳞癌治疗全新策略,靶向LSD1-G9a-ER应激通路
该研究通过运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系对39种表观遗传小分子药物库进行功能筛选,发现 LSD1 的抑制剂 SP2509 及 G9a 的抑制剂 BIX01294 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开发新型水稻编辑器,实现高效C-to-G替换
近年来开发的腺嘌呤和胞嘧啶碱基编辑器(ABE和CBE)在植物上实现了精准的A-to-G和C-to-T的定点替换,稳定高效的特性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碱基替换类型有限。
Cell: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β-arrestin激活机制
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所有药物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药物靶向一个大型的生物分子家族,即所谓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GPCR的职责是触发细胞对胞外刺激的反应。人体中存在800多种不同的
51万中国人研究显示,每天多喝50g牛奶,与肝癌、乳腺癌风险增加12%和17%有关
该研究是规模最大的研究中国人群乳制品食用量与患癌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可为中国癌症预防的循证饮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但其设计上也有一定缺陷,如没有区分不同乳制品摄入量与患癌风险的关系(如牛奶、酸奶等)。
Cell: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纳米空间进行信号传递
活细胞暴露在各种刺激之下。无数的信使分子停靠在它的表面上,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传入的“命令”。然后,这会触发信号级联反应在细胞内,最终通过产生或分解物质,或通过在细胞核内开启和关闭基因来做出反应。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过程远比以前想象的要复杂。
安进Lumakras治疗KRAS G12C突变晚期胰腺癌疗效强劲:疾病控制率84%!
Lumakras是经过近40年研究后批准的第一个KRAS靶向疗法,在中国被授予了“突破性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