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新冠病毒主要蛋白的解析及抑制剂开发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对世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针对COVID-19,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瑞德西伟、羟氯喹等抗病毒药物,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仍在努力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抑制剂。研究亮点近日,来自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RolfHilgenfeld团队用X射线以1.75埃分辨率解析了新冠病

2020-04-13

我国科学家发表Science论文,揭示SARS-CoV-2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的三维结构,助力开发新的疫苗和药物

2020年4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于2019年12月出现,此后成为全球大流行病。据报道,SARS-CoV-2是β冠状病毒(betacoronavirus)属的一个新成员,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几种

2020-04-23

biorxiv:HIV药物中两种成分可有效抑制SARS-CoV-2聚合

2020年4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SARS-CoV-2是冠状病毒家族的一员,是目前COVID-19大流行的罪魁祸首。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和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之前证明了四种核苷酸类似物(特别是索非布韦、阿洛夫定、叠氮胸苷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活性三磷酸形式)可以抑制依赖于SARS-CoV-2 RNA的RNA聚合酶(RdRp)。图片来源:

2020-04-13

一种在10小时内降解200克的PET塑料,效率高达90%

2020年4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一种常见的酶进行改造,使得它可以高效地断开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的构成单元(即PET单体)连接在一起的化学键。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4月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engi

2020-04-13

Nature:中国科学家揭示SARS-CoV-2主要蛋白的结构并发现其抑制剂

2020年4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2)被鉴定为COVID-19病毒,它是引起2020年初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罪魁祸首。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且有效的治疗选择仍然非常有限。为了快速发现用于临床的先导化合物,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饶子和/杨海涛课题组与上海药物所的蒋华良课题组及其他单位合作,启动了一

2020-04-10

BioCryst血浆激肽释放抑制剂berotralstat在美欧日进入审查!

2020年3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BioCryst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用于治疗酶在疾病生物学通路起关键作用、存在显著未满足医疗需求的罕见疾病。近日,该公司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受理berotralstat(BCX7353,胶囊剂)的营销授权申请(MAA),这是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药物,用于预防遗传性血管水肿(HA

2020-03-31

bioRxiv: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SARS-CoV聚合

2020年3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2020年3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已经造成了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此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丙型肝炎病毒和冠状病毒复制的机制以及病毒抑制剂的分子结构和活性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FDA批准的丙肝治疗药物EPCLUSA (Sofosbuvir / Velpata

2020-03-25

土壤活性空间变异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土壤中的各种胞外酶能够催化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对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养分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活性特征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和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有效指标。受环境异质性及其对外界环境敏感性的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在较小空间尺度上仍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变异,然而其影响因素目前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以丹江口库区植被恢复下的不同生态系统(灌丛和林

2020-03-18

《科学》:中德解析新冠主要蛋白晶体结构,有助抑制剂研发

 自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暴发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病毒抑制剂。当地时间3月20日,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SARS-CoV-2 main protease provides a basis for design of improved α-ketoamide inhibitor

2020-03-23

研究发现GDSL家族脂酰水解MHZ11调控水稻根部乙烯反应机制

乙烯在单子叶作物水稻适应半水生环境以及调控多种农艺性状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课题组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突变体筛选系统,筛选了一系列水稻乙烯反应突变体,命名为猫胡子突变体(mhz)。通过对水稻乙烯突变体的分析,鉴定了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相比保守的组分,发现了乙烯信号途径的新调控组分及与其它激素互作的新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进一步对一个水稻乙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