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杨辉团队开发新型DNA碱基编辑器,首次实现高效腺嘌呤碱基颠换编辑
研究团队通过引入DNA损伤修复蛋白Polη(一种在跨损伤DNA复制过程中倾向于在AP中间体对侧添加A的DNA聚合酶),大大提高了A-to-T的编辑效率和纯度
2023-01-12
Nature:揭示辐射对父亲DNA的损伤会遗传给后代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科隆大学的Björn Schumacher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动物模型,发现成熟精子的辐射损伤不能被修复,反而会传递给后代。
2022-12-26
Chem:上海交大肖泽宇/张健团队开发DNA“模块化”可编程策略,构筑双价配体实现对受体激活的精细调控
研究团队探讨了此最优双价配体与M1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并实验证实了此双价配体与M1受体作用的氨基酸位点。
2023-01-18
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全酶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镜确定了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全酶结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2022-12-30
为何会重复感染新冠?研究显示,感染或接种新冠疫苗并未有效提高鼻腔抗体水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体针对病原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与其他免疫防线是分开的,尽管会在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增强,但这种增强只能存在9个月时间。
2022-12-22
Nature Medicine:重复感染新冠病毒,会显著增加死亡和后遗症风险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重复感染进一步增加了急性期和急性期后全因死亡和不良健康结果的风险。这些发现强调了重复感染的临床后果,并强调了预防新冠病毒重复感染的重要性。
2022-12-12
华人科学家发现,辐射所致的父系DNA损伤可遗传给第三代,导致第三代出现极高的死亡率
该项研究推进了人类对辐射损伤遗传机制的了解。同时,该文作者强调,社会应额外加强对男性辐射防护的关注度。尤其对于备孕期的男性,应避免接触包括辐射在内的任何致突变物质,并且受损的精子应避免用于人工授精。
2023-01-20
《癌细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会促进肠癌细胞的DNA修复,削弱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和肿瘤放化疗相互影响的现象,揭示了肠道普通拟杆菌可通过介导核苷酸合成促进直肠癌nCRT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并据此寻找到可预测nCRT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2023-01-12
PNAS:研究揭示癌细胞可以承受的DNA损伤水平
近日,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表明,细胞端粒能设定癌细胞可以承受的损伤阈值,超过该阈值,细胞将无法继续分裂并最终导致死亡。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