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的“新引擎”:2018 DNA编码化合物库研讨会隆重开幕
2018年6月29日,由生物谷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办的2018 DNA编码化合物库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本次会议邀请国内外DNA编码化合物库、新药合成与筛选相关科研院所顶级专家、制药企业部门负责人、CRO公司相关人员共聚一堂,探讨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药物发现领域的最新应用,加快新药研发的进程。图:嘉宾合影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新药研发的“新引擎”目前,DNA编码化合物库
Science:移除一段非编码DNA竟可改变哺乳动物的性别
2018年6月2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阿伯丁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和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雄性小鼠缺乏一个不含任何基因的DNA区域,那么它们会长出卵巢而不是睾丸。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揭示人类性别发育障碍,其中至少一半人类性别发育障碍病例具有未知的遗传原因。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6月14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e
两篇Cell揭示非编码DNA导致晚期前列腺癌产生治疗抵抗性机制
2018年6月20日/生物谷BIOON/---两个研究团队着重关注促进治疗抵抗性的转移性前列腺瘤生长的表观遗传开关。这突出了探究癌症基因组中的基因调控和大规模结构变化的价值。在超过四分之三的抵抗激素阻断疗法的转移性前列腺癌中,一个被称作雄激素受体(AR)的治疗抵抗因子的编码基因和一个之前从未观察过的基因开关(即促进基因表达的增强子)可能发生多次重复。这些重复以及表明增强子是活跃的表观遗传标志在前列
Science:非编码DNA变异也会增加自闭症风险
2018年4月25日/生物谷BIOON/---近年来,科学家们已明确指出首次出现的基因突变(即新生突变)导致大约三分之一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病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罪魁祸首:非编码DNA区域中发生的罕见的遗传性变异,它们可能解释着余下风险因素(即除新生突变之外的风险因素)中的一些
Nat Genet:科学家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同DNA条形码技术结合 有效追踪癌症进展
2018年4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能够修饰小鼠肺部中的一对癌症相关基因,随后还能精确追踪肿瘤中的每一个细胞,这种组合性技术或能明显加速癌症领域的研究以及药物的开发;相关研究最终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模仿并且在实验室外部研究肿瘤中细胞的遗传多样性。图片来源: Co
CRISPR/Cas技术最新进展:保持DNA完整而又激活靶基因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研讨会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系统因其操作简便、能高效精准的在特定位点对DNA进行切割和编辑,近年来一直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CRISPR/Cas是细菌和古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机制,用来对抗病毒和外源DNA的入侵。其中Cas (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在含有与靶标DNA互补序列
利用基于CRISPR/Cas9的DNA标记技术观察动态的DNA舞蹈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研讨会2018年2月18日/生物谷BIOON/---DNA在转录期间发生抽动,让相距较远的基因组区域接触,从而增强基因表达。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标记单个非重复性的DNA序列。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月25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nscription-coupled changes i
开发出基于CRISPR-Cas12a的技术检测病毒DNA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研讨会2018年2月19日/生物谷BIOON/---一种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能够作为一种王牌DNA侦探进行部署,能够嗅出指示病毒感染、癌症或者甚至缺陷性基因存在的DNA片段。这种基因侦探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Jennifer Doudna实验室开发的,它是基于一种被称作CRISPR的基因组切割系统开发的。通过将CRISPR的功能与
Science:首次仅利用DNA构建出化学放大器和化学振荡器
2017年12月21日/生物谷BIOON/---遵循特定指令的DNA分子能够为合成化学系统提供更加精确的分子控制,这一发现为工程师们构建具有新的复杂行为的分子机器打开了大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系统化方法构建出化学放大器(chemical amplifier)和化学振荡器(chemical oscillator),从而有潜力将复杂的电路计算嵌入到旨在用于健康医疗、高级材料和纳米技术的
体外诊断需求不断提升 化学发光技术快速崛起
在高通量测序、生物芯片等技术的推动下,海量数据挖掘分析生物信息成为科研的重要手段,如病因学、临床诊断标志物、作用靶点识别,关键大分子功能预测以及遗传调控机制等。本次会议将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融为一体,逐步介绍生物数据分析的各项技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体外诊断(IVD)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634亿美元。随着诊断技术的创新以及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全球体外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