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探究DNA修复过程帮助开发更好的癌症疗法
2013年10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通过了解修复DNA断裂所需的详细过程,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了细胞如何处理接二连三的损害(这些损害可以促进癌症和其他疾病)。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13年9月30日的PNAS杂志上,研究人员集中在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事件,即细胞定期修复由阳光照射,吸烟,甚至正常新陈代谢引发的DNA损伤。
Mol Cell:研究确定帮助修复DNA缺陷的酶
近日,Purdue大学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重要的酶途径,有助于防止新的细胞接收太多或太少的染色体,太多或太少的染色体直接关系到癌症和其他疾病。
DNA Repair:裂殖酵母采用多种末端连接法修复DNA损伤
11月16日,DNA Repair在线发表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杜立林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一个在裂殖酵母中检测染色体上进行的末端连接修复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机理不同的三类末端连接修复方式。 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是哺乳动物中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主要方式。参与NHEJ的修复蛋白如Ku,ligase IV,XLF,和X家族DNA聚合酶在裂殖酵母中都是保守的。
DNA Repair:浙大黄俊等解析DNA修复机制
近期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韩国成均馆大学、香港大学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了题为“RAD18-BRCTx interaction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repair of UV-induced DNA damag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RAD18蛋白通过与BRCTx互作参与DNA损伤的复制后修复的作用机制。
Cell Res:戚益军等小非编码RNA参与DNA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获进展
研究发现,小非编码RNA(diRNA)及其效应蛋白Ago2调控DNA同源重组修复重要因子Rad51在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位点的招募,从而调节DNA修复的作用机制
Science:DNA修复分子或是预防癌症的关键因素
2013年10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根据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一种原本与DNA修复有关联的分子也可能是预防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的一个关键因素,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脑肿瘤类型。 分子RTEL1负责维持染色体的端部(包含遗传物质DNA的结构)。近日,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RTEL1在整个基因组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cience:研究揭示癌细胞修复DNA损伤的新机制
Nature Neuroscience:一种DNA修复酶可修复特定基因组不稳定性
去乙酰化酶1(SIRT1)是一种用来修复受损DNA的酶,但8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报告发现,该酶还可以修复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诸如阿尔兹海默症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人”症,ALS)的小鼠体内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与身体中其他细胞不同,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分裂。既然不能通过复制现有DNA来实现修复,那么DNA受损以及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对神经元来说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
Structure:科学家揭示DNA修复相关蛋白结构,有望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2013年9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科学家揭示了DNA修复过程机制,当DNA过度破坏后会导致癌症。该研究是由Mark Glover博士领导完成的,发表在近期出版的Structure杂志上。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以为参与到DNA修复过程中的两种蛋白起相同的作用。而Glover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这两种蛋白的工作机制完全不同,该发现有望能够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