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癌细胞的DNA修复并非单行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发现了癌症细胞中的DNA修复并不是此前认为的单行道。他们的发现表明,与此相反的是,重组—一种重要的DNA修复机制—有一种自我纠错机制,可以让DNA进行一个回转并重新开始。

2012-11-18

DNA Repair:裂殖酵母采用多种末端连接法修复DNA损伤

11月16日,DNA Repair在线发表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杜立林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一个在裂殖酵母中检测染色体上进行的末端连接修复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机理不同的三类末端连接修复方式。 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是哺乳动物中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主要方式。参与NHEJ的修复蛋白如Ku,ligase IV,XLF,和X家族DNA聚合酶在裂殖酵母中都是保守的。

2012-11-18

DNA Repair:浙大黄俊等解析DNA修复机制

近期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韩国成均馆大学、香港大学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了题为“RAD18-BRCTx interaction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repair of UV-induced DNA damag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RAD18蛋白通过与BRCTx互作参与DNA损伤的复制后修复的作用机制。

2012-11-19

Mol Cell:研究确定帮助修复DNA缺陷的酶

近日,Purdue大学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重要的酶途径,有助于防止新的细胞接收太多或太少的染色体,太多或太少的染色体直接关系到癌症和其他疾病。

2014-04-24

Cell Res:戚益军等小非编码RNA参与DNA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获进展

研究发现,小非编码RNA(diRNA)及其效应蛋白Ago2调控DNA同源重组修复重要因子Rad51在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位点的招募,从而调节DNA修复的作用机制

2014-04-11

ASHG:DNA修复基因突变及亲属患有前列腺癌与男性侵袭性前列腺癌有关

有3名或3名以上亲属患这种病再加上基因突变会提高侵袭性前列腺癌的风险。 近日,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于波士顿举行,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说,患前列腺癌的男性有3名或者更多的患前列腺癌的亲属,而这些男性的8个DNA修复基因之中如果有1个发生了突变,那么他们就可能出现侵袭性的前列腺癌。 “在我们研究的22个DNA修复基因中,我们发现了其中8个基因的14种失去了功能的变种;这导致蛋白质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2013-10-27

Molecular Cell:研究揭示破碎DNA分子如何自我修复

当DNA分子破碎后,破碎端会寻找完整的DNA区域来进行修复 (Credit: Image courtesy Cees Dekker lab TU Delft / Tremani) 近日,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DNA修复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的元件,当DNA双股螺旋中断后,破碎的DNA断端会去寻找相似的序列,并且用找到的相似序列来当成模板进行自身修复,用一种二元分子技术...

2012-11-18

PLoS Genet:DNA的损伤修复效率会随着机体老化而下降

随着人类和其它脊椎动物年龄增长,机体中的DNA就会积累突变并且出现重排的现象,最终就会引发一些和年龄相关的机体疾病,包括癌症等;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DNA损伤增加的一种原因,研究者表示,随着机体年龄增加最初的机体修复功能会慢慢下降。

2014-09-15

Science:揭示DNA错配修复机制部分奥秘

人DNA错配修复机制 在真核生物---包括人在内的一组有机体---中,存活的关键就是某些蛋白能够快速和准确地修复当DNA发生复制从而制造新细胞时产生的基因错误。 根据2011年12月23日发表在《科学》期刊上一篇研究论文,美国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蛋白发挥它们作用---即一种称作DNA错配修复(DNA mismatch repair)的过程---的部分奥

2012-11-18

PNAS:解密DNA氧化损伤的修复机制

氧化应激是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如癌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元凶。当身体暴露于过量的电荷或者极强的氧化物中时,氧化应激便会发生。这些通常是在呼吸或其他代谢过程中发生,在持续的压力、暴露于紫外线或X射线时同样也会出现氧化应激。如果氧化应激过于强烈,它将压倒机体的天然防御。这些强劲的氧化物能破坏遗传物质,导致DNA产生一种有害的8-氧-鸟嘌呤碱基突变。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