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宋杰团队阐明环状单链DNA的蛋白表达机制及调控新思路

环状长单链DNA不仅可以承载表达蛋白的基因序列,同时由于单链的可编程性、结构的多样性和独特的机械学性质也成为构建分子机器的优越材料。

2024-06-06

Sci Bull:中国科学家设计工程化的DNA“弹头”——靶向突变蛋白P53,重塑抗癌治疗格局!

研究人员新研发的分子dp53m,是一种蛋白水解靶向性嵌合体(PROTAC),其由两种分子组成,能共同作用来识别并降解靶向蛋白。

2024-06-09

人类端粒长度是染色末端特异性的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如此精确的测量,Greider团队使用了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发明的一种名为“纳米孔测序”的技术。

2024-05-02

PNAS: PI-磷酸酶和PI-激酶在调节足状突起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串扰

本研究揭示了MTM1介导的磷脂酰肌醇5-磷酸的产生促进调控成肌细胞融合的足体样突起的形成。

2024-06-22

J Extracell Vesicles:细胞凋亡囊泡是修复DNA损伤和抑制细胞过早衰老所必需的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证明ApoV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显著的早衰和DNA损伤,而MSC-apov的输注可以改善这些疾病。

2024-05-15

端粒长短有染色特异性,不同染色间不仅差异极大,而且出生就定了

今天要介绍的研究来自端粒领域的大牛学者Carol Greider,这位牛逼的女科学家研究端粒已经有三十多年,端粒酶就是她的发现,这些工作为她带来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到50岁就得奖了好

2024-04-22

Sci Immunol | 天然免疫新发现:刘德培团队报道Schlafen-11是细胞内单链DNA的模式识别受体

这项研究发现单链DNA作为一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可以激活其模式识别受体SLFN11,从而引发天然免疫反应。

2024-06-21

Trends in Immunology:叶菱秀/孟飞龙团队总结DNA柔性对抗体超突变的作用

综上,该文章总结了近期关于DNA力学性质参与细胞生命过程的关键进展,指出AID通过感知ssDNA柔性调控抗体基因超突变并非一个孤立的案例。

2024-04-23

Adv Sci:西京医院坚哲/李春英团队发现三维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可有效缓解白癜风进展

研究发现,3D培养的hUMSCs能自发形成多细胞球体,且其分泌的外泌体数量更多,更易被黑素细胞摄取。

2024-07-04

Nature Medicine | 重返有声世界:双侧AAV1-hOTOF治疗常染色隐性耳聋9型初见成效

此外,该研究还证明了AAV1-hOTOF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在所有患者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剂量限制毒性,这为未来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