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诺奖得主最新发现!端粒长短有染色体特异性,不同染色体间不仅差异极大,而且出生就定了

来源:代丝雨 2024-04-22 16:52

今天要介绍的研究来自端粒领域的大牛学者Carol Greider,这位牛逼的女科学家研究端粒已经有三十多年,端粒酶就是她的发现,这些工作为她带来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到50岁就得奖了好

今天要介绍的研究来自端粒领域的大牛学者Carol Greider,这位牛逼的女科学家研究端粒已经有三十多年,端粒酶就是她的发现,这些工作为她带来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到50岁就得奖了好年轻啊我辈楷模)。

 

图片

 

这个深耕30年的领域,如今还能带来令人惊讶的新发现,搓搓手期待吧。

 

由Greider带领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团队今日在《科学》杂志发文,研究者们使用了先进的纳米孔测序技术,以接近单核苷酸的分辨率对147个个体的染色体端粒长度进行了分析。有趣的是,端粒中位长度4.7kb,但不同染色体端粒长度差异极大,竟能超过6kb。端粒长短的这种差异具有个体保守性,在出生时确定,随年龄增长也得以保持。

 

图片

论文题图

 

端粒太短不是好事,如果不能维持端粒长度,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风险就会增加,如肺纤维化、骨髓衰竭和免疫抑制。但端粒太长同样有问题,长端粒会增加癌症风险,增加端粒酶表达的突变是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之一。

 

端粒长度到底如何调控?我们对这一过程了解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在于缺失合适的端粒长度测量工具。

 

从Southern blotting到FlowFISH和qFISH,工具有进化,但不够。这里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纳米孔测序的方法,TelomereProfiling,结合了计算机算法,可以以接近单核苷酸的分辨率测量细胞端粒长度。实际使用中,每个flowcell可生成约50000个端粒reads,平均长度约20kb,单个样本成本约80-140美元,可称物美价廉。

 

图片

 

有趣的是,在对人类样本的测试中,研究者们有了意外的发现。

 

测序结果显示,人类端粒长度的波动范围非常之大,甚至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母系(M)和父系(P)两条染色体之间都能有很大的不同。人类端粒长度中位数为4.7kb,但1pM和1pP的端粒长度差异可达6kb。

 

端粒长短似乎是染色体特定的,端粒长的染色体端粒恒长。研究者发现,4q、12q、3p基本是端粒最长的染色体,而17p、20q和12p最短。

 

图片

人类染色体端粒长度

 

研究者还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样本,观察端粒长度差异随年龄的变化,发现在脐带血样本中已经能够确认同样的结论,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端粒长度普遍缩短,长度差异却是一直保持的。

 

图片

与脐带血样本(下)的对比

 

研究者猜想,端粒较短的染色体可能在细胞衰老中起到关键影响。

 

此外,新技术提供的精准读数可以精确定位端粒相邻序列,这些序列可能与端粒酶调节端粒长度有关,那么它们就有可能作为预防某些端粒相关疾病的新靶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