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揭示肠癌DNA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
DNA去甲基化酶TET2在调控DNA甲基化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液肿瘤中,TET2具有高频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活性丢失,但在肠癌等实体肿瘤中,TET2的失活形式和机制尚不清楚。
获得诺奖后,mRNA技术的下一程:广阔前景与未来趋势
在未来的几年里,mRNA、细胞内载体和体内递送系统的快速发展,加上深入的生物学和临床洞察力和直觉,应该会为许多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式轻易满足的临床需求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用细菌,实现肿瘤DNA非侵入检测
体外DNA分析有助于检测和管理重要的人类疾病,包括癌症和感染。然而,体外传感需要潜在的侵入性样品去除,许多DNA诊断不能达到临床相关的序列分辨率,更先进的技术仍然过于昂贵,无法在所有环境中常规使用。
Polym Advan Technol:一种新型聚合物化合物可将质粒DNA高效导入漂浮的T细胞中,为构建新一代CAR-T细胞铺平道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它能在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CAR-T)疗法(一种治疗血癌的关键细胞疗法)中有效地将质粒 DNA 运送到 T 细胞中。重
Clin Cancer Res:科学家开发出用于诊断早期卵巢癌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来自Norris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血液检测手段,其能检测在血液中循环的特定核酸,这种简单的血液检测手段或会比现有的检测手段更加准确地确定盆腔肿块是良性的还是癌变。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单分子测序平台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是指对一个单细胞同时检测多个组学层面(例如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测序技术。这类技术可以更系统、全面地探索细胞异质性以及同一个细胞内的不同组学层面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更深入
协和团队荣获第十八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第十八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布,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牵头的“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成果获第十八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药学会设立
Nature:川大校友揭开环状DNA形成之谜,发现90%逆转座子能形成环状DNA,已在多种生物体中得到验证
本次发现挑战了过去将环状 DNA 仅仅视为复制失败副产物的观点。相反,杨斧等人的研究强调了环状 DNA 的形成,在逆转座子复制和转座中的重要性。
Nature:DNA修复研究有望帮助开发出新型靶向性癌症疗法
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DNA修复研究或有望开发出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DNA能被毒素、辐射甚至正常的细胞分裂所破坏,但人类细胞必须不断修复DNA断裂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