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Global Change Bio:气候变化影响雪兔-猞猁种群周期性波动

北美地区的雪兔-猞猁种群数量10年周期性波动一直是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在生态学教科书中一直被用作猎物-捕食者相互作用形成种群周期振荡的经典案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动物生态研究组严川等通过分析长期数据发现:一,与传统的猎物-捕食模型不同,雪兔与猞猁之间存在非对称性的猎物-捕食者效应,即雪兔对猞猁为直接正作用,而猞猁对雪兔的负作用有两年时滞;二...

2013-10-16

GLOBAL CHANGE BIOL: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通量调控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调控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2,CH4, N2O)通量的因素很多,如外部环境因子(温度、降水、氮沉降等),土壤特性(物理、化学、生物等)等,但如何量化这些因素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这些气体通量模型发展的瓶颈。

2013-10-18

Nature Clim Change:夏季高温热浪与北极冰雪消融有关

大气环流对北极海冰融化的响应强于对雪覆盖减少的响应。冰冻圈消融时高空急流会发生变化,即西风急流减弱并北移。

2013-12-10

Nat Climate Change:二氧化碳能致鱼类反应迟缓

鱼类失去对危险的反应能力,增加了其被吃掉的可能性 近日,科学家发现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对鱼类的作用就像酒精所产生的效果,造成鱼类不能判断风险以及容易失去感觉。这种“中毒”症状使得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加剧,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

2012-11-18

Nat Climate Change:少吃肉少浪费 英国为普通人参与减排提供捷径

少吃肉、少浪费就能为遏制全球变暖做贡献,日前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为普通人参与减排提供了一条简易的途径。这份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文章称,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消耗和浪费,普通消费者也能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研究人员是在对全球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粮食消费数据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2012-11-18

Nature Climate Change:海洋酸化对大部分海洋动物具有影响

科技日报柏林8月26日电 德国科学家对海洋酸化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发现,大部分海洋动物物种都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但不同物种对这一影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8月25日的《自然·气候变化》上。 海洋是一个天然的二氧化碳储存库,它吸收了超过四分之一的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海洋的吸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将比现在强烈得多。

2013-08-28

Nature Climate Change:大气气溶胶增加让全球水文循环衰减

1950年至1980年间的全球水文循环的衰弱归因于大气中气溶胶的增加,《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如是说。当环境变暖时,降水和河水流量的增加是理所当然,但是这种变化仍未获得观测。高浓度的人源性大气粒子要为这种矛盾承担责任,直到上世纪80年代,逐渐增加的温室气体才主导水文循环的恢复过程。 Peili Wu等人分析了气候模型模拟数据以找出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