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Climate Change:预测北极圈绿色植被将大幅增长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伴随全球气温升高,北极圈内的绿色植被面积将大幅增长。未来数十年,北极圈内的林木面积或增加50%。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报告说,他们根据全球未来气温增长趋势,建立起一套预测今后数十年北极圈内的植被变化模型。

2013-04-06

系统比较RNA-Seq基因谱

BioRxiv最新收录的文章通过对不同RNA-Seq研究工具的比较来分析哪些工具更胜任转录组研究工作。

2014-05-27

GLOBAL CHANGE BIOL: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通量调控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调控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2,CH4, N2O)通量的因素很多,如外部环境因子(温度、降水、氮沉降等),土壤特性(物理、化学、生物等)等,但如何量化这些因素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这些气体通量模型发展的瓶颈。

2013-10-18

Global Change Biol:森林土壤的“激发效应”与有机碳平衡

由于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可能提高向地下土壤的碳输入,而这种输入的增加可能影响土壤中原来固持的有机碳释放,形成“激发效应”,但具体的变化规律并不十分清楚。

2013-12-06

Nature Clim Change:夏季高温热浪与北极冰雪消融有关

大气环流对北极海冰融化的响应强于对雪覆盖减少的响应。冰冻圈消融时高空急流会发生变化,即西风急流减弱并北移。

2013-12-10

Nat Climate Change:少吃肉少浪费 英国为普通人参与减排提供捷径

少吃肉、少浪费就能为遏制全球变暖做贡献,日前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为普通人参与减排提供了一条简易的途径。这份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文章称,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消耗和浪费,普通消费者也能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研究人员是在对全球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粮食消费数据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2012-11-18

Global Change Biology:北方的蛾在气候变暖情况下的境遇可能好于预期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和芬兰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芬兰北部的蛾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低于此前的预期,这提示全世界的高纬度蛾种群可能对迅速的气候变暖效应有部分的承受能力,该研究是建立在迄今对森林动物的季节模式最全面的分析基础之上的。 这些结果具有重要性,因为蛾是鸟类、蝙蝠和许多其他捕食者的关键食物来源,且它们(在幼虫阶段)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吃植物的动物之一,也是最贪婪的农业害虫。

2013-09-25

Change:全球碳排放量创纪录地达100亿吨

近日,包括东英吉利大学(UEA)Tyndall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在英国总部的研究人员在内的国际性研究团队在一份最新数据中披露,因燃烧化石性燃料而导致的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过去的20年中增加了49%。上海复旦大学最近成立了一个与在英国的伙伴密切协作的Tyndall中心。

2012-11-18

Global Change Bio:气候变化影响雪兔-猞猁种群周期性波动

北美地区的雪兔-猞猁种群数量10年周期性波动一直是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在生态学教科书中一直被用作猎物-捕食者相互作用形成种群周期振荡的经典案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动物生态研究组严川等通过分析长期数据发现:一,与传统的猎物-捕食模型不同,雪兔与猞猁之间存在非对称性的猎物-捕食者效应,即雪兔对猞猁为直接正作用,而猞猁对雪兔的负作用有两年时滞;二...

2013-10-16

Nat Climate Change:二氧化碳能致鱼类反应迟缓

鱼类失去对危险的反应能力,增加了其被吃掉的可能性 近日,科学家发现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对鱼类的作用就像酒精所产生的效果,造成鱼类不能判断风险以及容易失去感觉。这种“中毒”症状使得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加剧,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