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sychol Sci:蒋等发现基因调控知觉偏向性的个体差异

也许你会说视觉歧义皆来自于艺术家的杜撰,但事实并非如此。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对歧义的解读贯穿视知觉的始终——所有投射至视网膜的二维图像终须被还原为三维的知觉表征,而二者之间常常缺少唯一的对应关系。

2014-06-26

Nature:研究发现生物对毛囊干细胞的控制

存在于小鼠皮肤中特定小环境中的表皮干细胞,可以确保皮肤的动态平衡得到高效维持。毛囊隆突中的干细胞负责毛囊再生和伤口愈合。它们产生一组异质性细胞——比如说这些细胞在其对内部和外部提示的反应能力方面就是异质性的。 由Salvador Benitah及其同事进行的这项研究表明,生物钟通过调控毛囊隆突干细胞对其微环境的反应能力来控制它们的激发状态和异质性。

2012-11-18

Nat.Mater:新材料晒一分太阳可发光两周

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它在阳光下暴露一分钟后就可以发出能在黑暗中持续两周以上时间的近红外光。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网站上。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明可望为医疗诊断带来革新,例如将其与纳米粒子组配在一起附着在癌细胞上,使癌细胞的转移可视化。此外它还能为军队提供“秘密”照明源,因为它的光只能通过特殊的夜视装置才能看到。

2012-11-18

PNAS:调节生物节律的关键分子

(图片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Zheng Chen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发现了调节生物钟节律的关键分子。改发现对生物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012-11-18

PNAS:连接生物与免疫系统的关键基因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生物医学中心的Julie Gibbs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发现了连接生物钟与免疫系统的关键基因。改发现或对炎症性疾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人类和动物均受到生物钟的调节,生物钟基因在日常各种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2-11-18

俄开发出1分诊断早期癌症技术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热物理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通过激光纳米技术诊断早期癌症的新方法

2014-02-24

Science:哺乳昼夜节律蛋白结构信息被破解

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是由以约24小时为周期的自我调控转录反馈机制掌控的。该机制的关键组分是一个异二聚化转录活化因子,包含两个bHLH-PAS结构域蛋白亚基:CLOCK和BMAL1。 5月31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Nian Huang等的研究论文,以2.3埃米的分辨率解析了包含小鼠CLOCK:BMAL1 bHLH-PAS结构域的蛋白晶体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信息。

2012-11-18

院士铜像落成

熊毅院士是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现代土壤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今年是熊毅院士诞辰101周年,为了纪念他为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封丘县委县政府于9月29日在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隆重举办了熊毅院士铜像落成仪式。

2012-11-19

PNAS:蒋等在生物运动时距知觉研究中获突破

2012年1月3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蒋毅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最新研究论文"Life motion signals lengthen perceived temporal duration",研究人员利用时距分辨任务发现生物运动信息能够延长时距知觉,并且这种时距延长效应与生物运动的整体形状信息以及观察者的主观意识无关。

2012-11-18

Nature: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生物之间有联系

12月22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刊登了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Cryptochromes mediate rhythmic repression of th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研究揭示了糖(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生物钟之间的联系方式。 哺乳动物代谢遵循一个周期为24小时的固定模式或生物钟模式。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