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C:生物钟的校正者——硫辛酸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微量营养素-硫辛酸可以恢复并且同步个体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也就是大多数有机体的生物钟。
Cell Stem Cell:皮肤干细胞的生物钟保护其免受紫外线伤害
2013年10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人类皮肤需要应对来自太阳和其他环境因素的紫外线辐射。近期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文章称,人类的皮肤干细胞的特殊机制能够应对周期性的紫外线威胁。报道称皮肤干细胞在白天能够激活UV保护相关的基因,通过该方法皮肤免受辐射引起的DNA损伤。该发现为防止人类提早衰老和癌症治疗铺平了道路。
钟南山:公布PM2.5值真实数据有利于改善环境
第六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1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于2011年11月19日在广东中山举行,钟南山、韩济生获得2011年吴阶平医学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吴阶平医学奖评委王志珍向两位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
Diabetes:利用人体生物钟帮助治疗肥胖
近日,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已经发现:人体生物钟在身体脂肪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发现有助于开发出治疗肥胖症与超重致命疾病的新途径。 以David Ray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不仅分析了生物钟在小鼠脂肪组织中的作用,同时
30分钟即可搞定
近日,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检测埃博拉病毒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短短30分钟内对样本中存在的埃博拉病毒进行检测,其或许可以帮助医生们进行更为快速有效地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检测。
Nature:研究发现生物钟对毛囊干细胞的控制
存在于小鼠皮肤中特定小环境中的表皮干细胞,可以确保皮肤的动态平衡得到高效维持。毛囊隆突中的干细胞负责毛囊再生和伤口愈合。它们产生一组异质性细胞——比如说这些细胞在其对内部和外部提示的反应能力方面就是异质性的。 由Salvador Benitah及其同事进行的这项研究表明,生物钟通过调控毛囊隆突干细胞对其微环境的反应能力来控制它们的激发状态和异质性。
Nat.Mater:新材料晒一分钟太阳可发光两周
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它在阳光下暴露一分钟后就可以发出能在黑暗中持续两周以上时间的近红外光。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网站上。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明可望为医疗诊断带来革新,例如将其与纳米粒子组配在一起附着在癌细胞上,使癌细胞的转移可视化。此外它还能为军队提供“秘密”照明源,因为它的光只能通过特殊的夜视装置才能看到。
PNAS:调节生物钟节律的关键分子
(图片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Zheng Chen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发现了调节生物钟节律的关键分子。改发现对生物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PNAS:连接生物钟与免疫系统的关键基因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生物医学中心的Julie Gibbs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发现了连接生物钟与免疫系统的关键基因。改发现或对炎症性疾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人类和动物均受到生物钟的调节,生物钟基因在日常各种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