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应天雷/林金钟组首次探索慢性乙肝的mRNA新疗法
该研究首次利用mRNA技术编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在慢性乙肝小鼠模型中注射一剂G12-mRNA-LNP诱导产生的对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清除能力可持续至少30天,从而显著减少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王碧芸/胡夕春团队发现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高效联合化疗方案
这项研究结果证实了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在一线患者中显著优于吉西他滨+顺铂,且在目前已知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中,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联合方案取得了最长的中位PFS时间。
CTM:复旦大学黄国英/马端团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新易感基因
该研究首次发现 WDR62 是 CHD 新的易感基因,而且阐释了 WDR62 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中纺锤体组装和细胞周期从而参与心脏发育。
Molecular Psychiatry:复旦大学王红艳/公晓红合作揭示自闭症核心症状的分子机制
研究他的对自闭症病例及对照人群进行测序筛查时,发现SHANK1基因编码区在两个独立病例中重复了相同的错义突变c.2621G> A (p.R874H)。
复旦大学余宏杰团队研究显示,中国若取消清零,或将引发奥密克戎感染潮,导致超150万人死亡
这项建模研究显示,如果中国取消当前的动态清零政策,可能会引发大量奥密克戎感染,造成约155万人死亡,对重症监护(ICU)的需求量也将升至现有床位15.6倍。
复旦大学樊嘉院士/朱棣/徐泱团队揭示IFN-α增强抗PD-1治疗机制
在全球范围内,肝脏肿瘤(肝细胞癌,HCC)发生率持续增加,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1]。有预测显示,在2025年以前,每年将有超过一百万新增HCC患者[2]。
PNAS:复旦大学赵冰樵团队揭示小分子药物MLN4924改善脑卒中神经血管损伤
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冰樵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The NEDD8-activatingenzyme inhibitor MLN4924 reduces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m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小分子药物“MLN492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复旦大学袁正宏团队揭示乙肝病毒通过调节CD8+T细胞胸腺发育诱导免疫耐受的新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肝,急性乙肝表现出自限性,可在数月内康复;而慢性乙肝患者几乎终身携带病毒,且会继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严重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研究表明HBV急性感染成年人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活化的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的CD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