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毒性脂肪酸或是损伤后诱发机体大脑神经元死亡的“罪魁祸首”
2021年10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星形胶质细胞能调节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对疾病和损伤的反应,研究人员推测,其还能在神经变性疾病发生过程中主动杀死神经元细胞;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Neurotoxic reactive astrocytes induce cell death via saturated lipids”的研究
最新研究发现靶向脂肪酸合成途径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是最早发现的新冠重症相关危险因素之一。美国CDC统计数据表明,大约30.2%的新冠住院治疗患者可以归因于肥胖(截至2020年底统计),过度肥胖的新冠感染者的住院风险可能提高2倍,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目前,抗病毒药物开发策略主要集中在利用小分子抑制剂,核苷酸类似物,抗体等方式靶向病毒蛋白自身分子,从而达到抑制病
首个6月一次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美国FDA批准强生Invega Hafyera(6个月帕利哌酮棕榈酸酯):1年注射2次!
Invega Hafyera是第一个每年给药2次的长效注射精神分裂症药物。
丙酮酸激酶M2通过控制肌成纤维细胞的甘氨酸萎缩来调节纤维化的发展和进展
纤维化是一种胶原原纤维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胶原蛋白是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主要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蛋白,主要由(Gly- x - y)n个三联体重复体组成,Gly残基含量为30%。
vutrisiran在欧盟申请上市:3月皮下注射一次,治疗hATTR淀粉样变性伴多发性神经病!
vutrisiran可靶向并沉默特定的mRNA,减少TTR淀粉样蛋白的产生,显著改善神经损害&生活质量!
GBE:新冠病毒或一周突变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
自新冠大流行以来,尽管全国已经采取多种措施遏制SARS-CoV-2传播,但由于德尔塔、拉姆达等变异菌株纠缠不清,“曝光率”正日渐提高,使得全球疫情一次次陷入危机之中。此前,有相关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为每两周变异一次,然而近日,来自巴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于《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
Gastroenterology:肝脏miR-144驱动富马酸酶活性,阻止肥胖期间NRF2的激活
氧化应激在肥胖相关代谢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胰岛素抵抗和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我国科学家发现中药配伍减毒机制(小檗碱+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AA)是马兜铃科植物中的有机酸类化合物,这些植物曾广泛地被中医经炮制解毒作为原生药材入药。AA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肾病和肝癌等。小檗碱(Ber)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的一种季铵生物碱,是黄连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有毒中药进行合理配伍可以显着降低其毒副作用。近期,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中药毒性成
大冢在日本推出CGRP靶点药物Ajovy:每月或每季皮下注射一次,预防性治疗成人偏头痛!
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及其受体在偏头痛发生中起关键作用,Ajovy通过靶向阻断CGRP发挥治疗作用。
NEJM:每两个月注射一次PrEP可长效预防HIV感染
2021年8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当被称为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近十年前推出时,患者突然能够通过每天只吃一片药来实现几乎完全免受HIV感染。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并非每个人都同样勤奋地坚持每天吃一次药的方案,而且当剂量不足时,PrEP的保护作用就会大大削弱。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