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评论·胃肠病学&肝病学》重磅综述:一文读懂晚期肝癌治疗范式的发展方向!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6],总结了晚期HCC全身治疗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未满足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然》:复旦袁鹏等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新机制!
这项研究发现,在AD模式小鼠大脑中,淀粉样斑块附近的特殊结构PAASs可以抑制轴突信号传导,从而影响神经网络功能,而且PAASs的体积是影响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溶酶体蛋白PLD3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蛋白质降解突破性发现:哈佛中国博士生阐明蛋白质cereblon的选择机制, 为设计新型靶向药物注入更多可能
“一位审稿人表示‘对我而言这是一篇年度论文’,另两位评审专家认为这是蛋白降解领域突破性的发现。他们都希望早日看到论文正式问世。
《自然·癌症》:放疗+免疫,效果更优异!科学家还发现了新的预后标志物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肿瘤非整倍体增加的患者可从同步放疗联合ICB中额外获益,并系统对比了单纯放疗和同步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分别的肿瘤免疫遗传全景改变。
中科院化学所汪铭团队开发细胞选择性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Cas9是基于细菌/古菌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而开发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在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及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自然》:破解辐射损伤遗传之谜!华人科学家发现,辐射所致的父系DNA损伤可遗传给第三代,导致第三代出现极高的死亡率
该项研究推进了人类对辐射损伤遗传机制的了解。同时,该文作者强调,社会应额外加强对男性辐射防护的关注度。尤其对于备孕期的男性,应避免接触包括辐射在内的任何致突变物质,并且受损的精子应避免用于人工授精。
《自然·神经科学》:焦虑时为何社恐?浙大二院团队破解背后神经环路!
李晓明团队发现从中缝背核到基底杏仁核有两条不同的5-HT神经元投射通路,焦虑可激活其中的一条投射通路而减少基底杏仁核中5-HT的释放,从而通过间接影响另一条投射通路中的HTR1A和HTR1B受体
大型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接种新冠疫苗比自然免疫更有效
新冠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防止感染和感染后的重症及死亡风险,而感染新冠病毒后诱导的自然免疫同样可以防止再次感染。那么,接种新冠疫苗与自然免疫相比,在预防感染,以及对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防护方面,哪个效果更好呢
《自然》:免疫治疗的黄金时间段找到了!科学家发现,DC和T细胞也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上午开展免疫治疗效果更好
研究人员发现DCs和CD8+T细胞均具有昼夜节律性的抗肿瘤功能,并且DCs依赖于共刺激分子CD80的昼夜节律表达,支配着CD8+T细胞的节律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