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ST:中国科学家抗菌双层聚合物中空纤维研究获进展

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在分离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其所制备的微滤和超滤中空纤维膜在家庭净水系统、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方面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但是在膜的使用过程中,除了有机物与无机物,微生物也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制备具备抗菌性能的膜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4-03-25

Nature communications:磷脂合成过程中重要内酶Cd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柳振峰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论文报道磷脂合成过程中重要膜内酶Cd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

2014-07-04

PLoS ONE:揭示抗生素、细菌生物被及慢性感染之间的潜在关联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抗生素和引发慢性肺部疾病等症状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阐明细菌生物被膜被激活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和思路。

2014-07-13

FEMS Micro Lett:徐旭东新研究质疑光合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02-21

Nat Com:QS-生物被信号通路或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tic quorum-sensing circuit to control consortial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al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2012-11-18

Res:中科院抗污染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 上。 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通常,膜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中,由于生物膜形成而造成的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膜污染。

2012-11-18

Ann Bot:中澳合作研究发现枝菌根真菌调控寄生植物生长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首次证实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根寄生植物养分吸收器官的发生有直接显著的影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学纪事》上。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2012-11-18

FEMS Micro:徐旭东等质疑VIPP1对蓝藻光合形成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11-18

Nat Commun:首次开发出用于研究细菌生物被的集成电路技术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描述了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技术,该技术基于电脑和通信设备,其可以用于研究细菌间的信号通路网络;而且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基于互补金氧半导体(CMOS)的芯片,其可以对细菌间的信号分子进行空间实时的电化学成像。

2014-02-13

Nature:presenilin/SPP家族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presenilin family intramembrane aspartate protease”的论文,报告了一个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相关成果发布在12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