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Microbiol:揭示海绵中细菌开发出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分子机制
2012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表明,当细菌在某处聚集的时候,它们会做出一种集体决策来生在某种附属物上或者聚集起来慢慢游走。这种行为首次是在海绵中发现的,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破坏有害致病菌的生物被膜,比如牙齿斑或者人工心脏中内在医疗设备上的生物被膜。
Cell:宿主特异性微生物丛诱导免疫系统成熟
6月21日,Cell杂志报道了宿主特异性微生物丛在诱导免疫系统成熟过程中作用的重要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诱导宿主的免疫系统成熟,充分体现了宿主 - 微生物共生关系。研究者移植小鼠微生物丛(MMB)或人类微生物丛(HMB)到无微生物(GF)小鼠小肠中,以确定是否小肠免疫成熟取决于宿主特异性的微生物共同进化。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脉络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SFDA提醒关注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第4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问题。 喜炎平注射液的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磺化物。
PNAS:细菌产生的生物被膜可影响医疗设备功能
2013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文章中,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处的研究者检测了细菌是如何堵塞医疗设备的,研究结果显示,细菌可以形成粘稠的带状物,和死去的细菌缠绕混合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堵塞物来堵塞住医疗设备。
Nature: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presenilin family intramembrane aspartate protease”的论文,报告了一个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相关成果发布在12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Nat Com:QS-生物被膜信号通路或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tic quorum-sensing circuit to control consortial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al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PLoS ONE:揭示抗生素、细菌生物被膜及慢性感染之间的潜在关联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抗生素和引发慢性肺部疾病等症状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阐明细菌生物被膜被激活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和思路。
Res:中科院抗污染膜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 上。 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通常,膜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中,由于生物膜形成而造成的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