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 :发现大脑中存在一种全新的细胞通讯方式,由外泌体介导
我们知道,神经元会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从一个神经元移动到相邻的神经元,从而在整个大脑中发送、接收和传递信号。此外,激素也会通过大脑循环来影响脑细胞的生长并帮助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链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科学家发现,tau蛋白、α-突触核蛋白等蛋白质可以更独立地在大脑不同细胞之间移动,并可能与疾病本身相关。那么,在健康的
新品发布 I PhenoCycler-Fusion上市,开启空间生物学2.0序幕
我们很高兴宣布PhenoCycler™-Fusion正式上市,该系统为整张组织切片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的高速成像设定了空间生物学的新标准。
华人团队揭示外泌体可作为诱饵阻断多种新冠突变株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多款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被开发出来,并展示了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然而,随着疫情的扩散和持续,新冠突变株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了现有的疫苗和药物的效果。2022年1月20日,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刘慧平、方德宇等人在 Nature Comm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Circ
吉利德CD47单抗magrolimab+阿扎胞苷5项联合治疗研究遭美国FDA部分临床暂停!
magrolimab阻断“别吃我”信号,是吉利德49亿美元收购Forty Seven获得。此次部分临床暂停,是因为研究中报告的疑似意外严重不良反应(SUSAR)在治疗组之间明显不平衡。
PNAS:揭示口腔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保护力的分子机制
来自路易斯维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口腔上皮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如何保护人类机体免受通过口腔进入身体的病毒的细节,此外他们还发现,口腔细菌或会抑制上皮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
首个临床试验:唾液外泌体小RNA可作为食管癌检测和预后标志物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食道癌是世界年新增人数第8,年死亡人数第6的恶性肿瘤。而且,食管癌在中国尤为突出,全球每年新增和死亡的食管癌,均有超过一半在中国。在我国,绝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属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而患者在诊断时往往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为了提高患者的
. Adv: 含miR-204外泌体改善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相关的干眼病的特点是眼表广泛的炎性破坏,导致难以忍受的疼痛和视力障碍。目前的治疗方法提供的好处有限。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揭示蛙皮素受体亚型3经细胞外囊泡的新命运
近日,国际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知名期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肖华课题组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激动剂诱导的细胞外囊泡有助于将功能性蛙皮素受体亚型3转运到受体细胞》(Agonist-induc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ontribute to th
STTT:NK细胞来源的胞外体miR-1249-3p改善实验型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糖尿病,其特征是高血糖(也称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遵循高脂肪饮食的人特别容易患肥胖症,这显然是导致人类胰岛素抵抗的最常见原因。
Nature:科学家借助人工智能发现新的胞内蛋白
近期,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结合显微镜、生物化学和人工智能(AI)的技术——尺度集成细胞(MuSIC)技术,实现了直接从细胞显微镜图像绘制细胞图谱,从而发现了大量未知的胞内蛋白。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标题为“A multi-scale map of cell structure fusing protein images and inte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