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MJ: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机体炎性病发病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机体胃肠道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被认为与肠道粘膜的免疫系统激活有关,从而会对遗传易感性人群机体胃肠道的菌群失调产生反应。饮食会改变机体的微生物组并修饰肠道免疫反应,从而在炎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

2021-07-17

Gut:BRAF突变诱导老年和异常甲基化的上皮快速癌变

无柄锯齿状病变(SSLs)在各个年龄段都很常见,但BRAF突变癌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轻患者SSL中DNA甲基化异常并不常见。在这里,作者探讨了衰老和DNA甲基化在SSL启动和进展中的作用。作者使用BRAF突变的诱导性模型将致癌的BRAF V637E等位基因定向重组到小鼠肠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衰老后,BRAF突变被激活,随后对组织进行组织学、DNA甲基化和基因

2021-07-13

研究发现冷泉拟杆菌通过降解藻类多糖促进深海营养和碳循环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Maribellus comscasis sp. nov., a novel deep-sea Bacteroidetes bacterium, possessing a prominent capability of degrading cellulose的研究论文,报道

2021-07-07

同济大学:核梭杆菌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新兴研究揭示了细菌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在此,基于LC-MS/MS的脂质组学证实,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和小鼠模型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主要是CYP2J2)及其介导的产物12,13-EpOME表

2021-07-07

Nature子刊:酵母菌“变身”工程益生菌,可用于治疗炎症性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目前还很难根治,大多数可用的IBD疗法会抑制全身的免疫系统,增加患者感染和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因此对于IBD的治疗仍需不断探索。共生微生物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正常情况下,由微生物细胞和它们所包含的基因

2021-07-05

Cell:双歧杆菌让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免疫系统健康发育

2021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由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过敏、哮喘和自身免疫疾病,可以追溯到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发生的事件。到目前为止,免疫系统发育背后的机制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Evolve Biosystems公司、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内华达大学林肯分校和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研究人员发

2021-06-29

Nat Med:工程化的酵母益生菌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炎性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机体胃肠道的一种复杂慢性炎性障碍,由机体共生微生物和宿主细胞所产生的胞外三磷酸腺苷(eATP)能够激活嘌呤信号,并促进肠道炎症和病理学表现。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世界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炎性肠病在内的多种疾病都与这些微生

2021-06-30

Nature 子刊:MIR-802对小鼠小肠潘氏细胞功能和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

肠上皮是集消化、免疫、神经内分泌和再生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结构。上皮动态平衡是由不同上皮细胞类型的协调串扰来维持的。肠上皮完整性的丧失在炎症性疾病和胃肠道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里,作者证明了肠道富集的miR-802是肠上皮细胞增殖、潘氏细胞功能和肠细胞分化的中央调节因子。基因消融mir-802可导致小鼠小肠葡萄糖摄取减少,肠细胞分化障碍,潘氏细胞功能增强,肠上

2021-06-29

Neurobiology of Stress:童年不幸意味着与压力和情绪增加相关的脑改变

大脑-肠道系统的改变与各种疾病状态有关,但对早期生活逆境(ELA)如何通过大脑-肠道相互作用影响发育和成人健康知之甚少。作者假设,ELA扰乱了大脑-肠道系统的组成部分,从而增加了对情绪紊乱的易感性。在128名健康成年参与者的样本中,使用有效问卷评估了ELA病史和目前的压力、抑郁和焦虑。粪便代谢物的测定使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非靶向代谢组谱。通过磁共振成

2021-06-25

四川大学:通过微生物和基因框架确定炎症性病的药物靶点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和流行率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虽然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先前的研究已经为遗传、免疫、微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在这里,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基因-微生物区系相互作用的框架来发现IBD生物标记物和治疗药物。总之,通过整合计算机筛选、微生物区系干扰、基因敲除技术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