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出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的下游分析与可视化工具
基于超高分辨率液质联用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已成为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手段。与其他组学方法一样,恰当的数据分析流程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数据具有方法仪器多样、搜库定量软件繁多的特点,导
研究发现墨西哥裔美国人后代肝癌患病风险更高
自1980年以来,美国的肝癌发病率增加了两倍多。包括拉丁裔在内的一些群体面临着比普通人群更高的风险,但此前研究人员并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原因。
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单分子测序平台的scNanoHi-C技术,可精准检测单细胞高阶染色质互作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受到基因组中顺式作用元件的复杂调控。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例如: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绝缘子等等,其数量远远超过蛋白编码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苦味皂苷合成新成员参与大豆种子萌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国栋研究组利用基因共表达分析,在大豆103个BAHD类酰基转移酶成员中确定GmSSAcT1为候选基因。体外生化分析表明,GmSSAcT1可利用去乙酰化的Aa和Ab大豆
BMJ:新研究对美国FDA与莫德纳公司的亲密关系提出担忧
2023年11月1日,知名的BMJ期刊发表的一篇标题为“The FDA and Moderna’s cosy relationship: how lax rules enabl
研究人员揭示颅内电刺激改善个体情绪状态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在精细时空尺度下揭示了在特定情绪状态下颅内电刺激(intra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iES)
研究人员建立定量测定离子束对细胞切片中蛋白质的损伤新方法
较体外纯化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处于工作状态的蛋白质机器具有更为完整和生理的构象。因此,在细胞环境中直接对蛋白质机器进行三维结构解析是结构生物学的下一个目标,也是冷冻电镜技术发展的前沿。而利用冷冻电镜研究
研究人员开发聚焦离子束(FIB)减薄样品过程中三维实时定位方法
最后,该研究以衣藻的基体(basal body)为定位对象,建立了简单的切割-定位流程。使用CSEI技术定位时,从样品单侧进行减薄,每次FIB减薄后,都使用CSEI技术进行定位。CSEI技术可以实现在
研究人员首次构建人源化抗NMDAR脑炎模型并揭示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
未来,脑病中心神经免疫团队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王杰、香港中文大学刘晓东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研究者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神经免疫亚专科的科研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研究人员发布蛋白质-纳米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的结构质谱表征实验手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研究员王方军团队发布了表征蛋白质-纳米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精细结构的赖氨酸反应性分析-质谱(LRP-MS)实验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