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展出蛋白质C端化学修饰新方法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可改善蛋白的理化性质,赋予蛋白新的生理学功能,如延长半衰期、标记靶标受体、调节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在生物技术及药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蛋白质氨基酸侧链及N端修饰技术的发展,蛋白
研究人员开发全基因组检测逆转录转座子的新方法
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在大多数物种中都普遍存在,能够通过“复制-粘贴”机制进行大量扩增,在人类基因组中占比超过35%。逆转录转座子可以为创造新的功能基
中大研究人员提出SAVE评分系统 为睾丸肿瘤患者提供精准诊疗
研究发现SAVE睾丸保留评分系统可准确地评价良性睾丸肿瘤的保留睾丸手术可行性。本研究可帮助睾丸肿瘤患者行保留睾丸手术前评估,为睾丸良性肿瘤和睾丸小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研究人员首次创建工程化外泌体实现类性别关键基因精准调控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邵长伟研究员团队通过创建工程化外泌体靶向递送功能分子(miRNA)至鱼体性腺,实现了对性别关键基因的精准调控。
研究人员克隆出首个水稻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雄性不育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现象。根据引发显性不育的基因所处位置可以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位于细胞质内(大多位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不育基因和位于细胞核内的恢复基因共同调控;细
研究人员揭示植物愈伤组织全能性建立的转录调控机制
植物细胞具有很高的全能性,赋予了植物器官在活体或培养条件从头再生新的器官和完整植株的能力。基于细胞全能性发展起来的植物离体再生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等植物生物技术中。在经典的植物离体再生
研究人员针对两处经典语言区功能提出新假设
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短句和长句作为实验材料,考察左侧vTPJ和lATL对句子的敏感性(反映为句子与词串所诱发的激活水平的差异)是否依赖于社会语义加工(图1)。结果显示,左侧vTPJ和lATL只对含有
研究人员预测和设计揭示无序蛋白结构域的靶标识别机制
中国科大刘海燕教授、陈泉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王文宁教授合作,采用蛋白质结构预测、序列设计等计算手段与蛋白质互补分析和深度突变扫描、X射线晶体学、NMR等实验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固有无序的4.1G蛋白C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