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atology: 科学家找到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靶点
在全球范围内,NAFLD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估计男性患病率超过30%,女性患病率为1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更高。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法是NAFLD的迫切需要。
Nat commun:肥胖小鼠的米色脂肪细胞具有神经保护和抗炎作用
肥胖症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肥胖症的流行有可能加剧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发病率。
PLoS Med:坚持低脂乳制品的摄入或许并非是保持心脏健康的唯一选择 乳制品中脂肪摄入量较高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直接相关
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者研究后发现,那些乳制品脂肪摄入量较高的人(以血液中脂肪酸的水平来衡量)与摄入量较低的人群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或许较低,而更高的乳制品脂肪摄入量与其死亡风险增加似乎并无关联。
Nature子刊:SNORA73的缺失使细胞代谢重新编程,对脂肪性肝炎有保护作用
血脂异常和由此产生的脂毒性是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过多的脂质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并通过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多效性机制诱导细胞死亡。
Redox Biol:G 蛋白信号转导 6 (RGS6) 的肝调节因子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和 ATM 依赖性细胞死亡来驱动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肝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农药毒死蜱通过抑制饮食诱导的棕色脂肪组织的生热作用促进肥胖
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吸收和消耗之间的热量不平衡造成的。在啮齿动物和人类中,由饮食引起的生热作用都有助于能量消耗,并涉及棕色脂肪组织(BAT)的激活。
PLoS Biol:中山大学科学家揭示细胞因子IL-25增加米色脂肪产生,燃烧更多的细胞能量,有望治疗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紊乱
2021年8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米色脂肪(beige fat)能消散能量,并具有抵御寒冷和阻止肥胖的功能,但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中山大学的Zhonghan Yang及其团队发现一种免疫信号促进了燃烧能量的米色脂肪的产生。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减少肥胖和治疗代谢紊乱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8月5日发表在PLoS Bi
J Nutri:摄入牛油果或能改变女性机体腹部的脂肪分布 使其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每天一个牛油果或能帮助女性机体的腹部脂肪向更健康的方向重新分布。
Nature 揭示神经免疫互作如何与内脏脂肪「擦出火花」
来自葡萄牙尚帕利莫未知技术研究中心的 Henrique Veiga-Fernandes 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 Nature 》在线发表了题为“ Neuro-mesenchymal units control ILC2 and obesity via a brain–adipose circuit ”的研究性文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