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开发的肝癌早筛模型厉害了
在中国,平均每小时就有47人确诊肝癌,这其中,有45人将死于肝癌。因发病隐匿,进展快,8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五年总生存率不足20%,而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五年生存率则超过60%[2]。因此,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当前,肝癌筛查的传统手段,肝脏影像学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效果差强人意。细胞外游离DNA(c
近300万肠镜检查数据分析: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应提前到45岁
结直肠癌(大肠癌,CRC)是对初始在结肠或直肠部位的组织发展形成的癌症统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患者占比高达9.4%,其中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占全球31%。结直肠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疾病,即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约10%的新发病例年龄在
The Lancet:五种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 早筛早诊绝非空话!
癌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2020全球癌症报告》,200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死亡病例数996万例,中国均居世界首位。癌症生存率与癌症分期息息相关,提高癌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当务之急。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析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
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联合鹍远生物启动大规模泛癌种早筛研究
11月21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以及国内11家三甲医院在上海启动 “福声计划”中国人群泛癌早筛研究。
科研人员研发出基于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指纹的新冠肺炎无创快速筛查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在世界多地仍在持续,COVID-19的快速筛查对于遏制其大流行、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核酸检测在检测时间和灵敏度方面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核酸假阴性条件下解除隔离的漏检风险。目前在重要公共场所只是采取防疫码和体温监测策略,这对于处于潜伏期的或无症状的患者的排查存在极大的挑战。因此完全依靠核酸检测仍
中国科学家发现,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可实现结直肠癌早筛和复发预测
近日,国际胃肠疾病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IF 22.7)发表了由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鹍远生物”)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重磅科研成果。该研究系国内团队第一次系统展示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方法(Co
研究人员提出食品中兽药及其代谢物非靶向筛查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研究员许国旺团队在食品中风险物质非靶向筛查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系统研究兽药及其相应代谢物的质谱碎裂特征,构建了复杂食品基质中兽药及其代谢物的非靶向筛查策略,可为食品中风险物的发现提供技术手段。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不断出现的未知/新型风险物质给食品安全带来挑战。针对未知风险物识别的难题,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SARS-CoV-2 大流行对结直肠癌筛查延迟的影响
SARS-CoV-2 大流行对医疗保健产生了突然而巨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筛查延迟超过 4-6 个月将显著增加晚期 CRC 病例,如果持续超过 12 个月,还会增加死亡率。数据强调,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 SARS-CoV-2 或其他大流行病,需要重新组织针对CRC等疾病的筛查检测工作。
Lancet Oncol:新型血液检测技术或能改善前列腺癌的筛查
2021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利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前列腺癌筛查能够降低前列腺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但可能也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治疗结局。此前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或能减少过度诊断并改善前列腺癌症患者的筛查;然而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Oncology上题为“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