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在小鼠机体中识别出肠道菌群和社交行为之间的神经关联
2021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动物之间的社会互动介导着基本的行为,包括交配、养育和防御。而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促进小鼠的社会活动,但调节这种复杂行为的肠道-大脑关联及其背后潜在的神经基础,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Microbiota regulate social behaviour via stres
Cell子刊:孕妇肥胖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交能力障碍!高纤维饮食或能改善恢复!
高热量高糖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久坐不运动的生活方式正在全球日益盛行,这导致了越来越多育龄女性的肥胖发病率逐渐增加。有研究发现,女性在孕前和孕期肥胖均会导致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患病风险并影响后代的认知和行为。这意味着孕妇肥胖可能与后代的神经发育障碍相关,那么其影响机制是什么呢?是否有措施可以进行有效干预呢?近日,来自西北农
JAMA子刊:社交媒体招募癌症患者?或许时机尚早
在线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IF:5.03)上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癌症临床试验小组的研究人员基本上认为社交媒体可以为患者招募带来福音,但与此同时,人们并不完全相信这一过程。这项调查是在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癌症研究网络所资助的主要研究者或合作研究者中进行的,共有92位受访者。社交媒体定义为电子通讯的形式,例如社交网络和博客
研究揭示动物社交欲望的神经机制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ocial attraction in Drosophila is regulated by the mushroom body and serotonergic system的研究论文,研究以果蝇为模型,建立新的社交亲和行为范式,以此量化动物
mSphere:如何理解社交隔离与微生物感染?
减少社交距离是专家建议的减少COVID-19传播策略的关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SARS-CoV-2病毒主要通过唾液或空气传播的呼吸道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采取防护措施,例如戴口罩,洗手和避免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可以防止病毒扩散。
PNAS 当人们理解COVID-19的指数增长时,就会接受社交距离
2020年7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科隆大学科隆社会认知中心(Social Cognition Center at Cologne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gne)和布莱梅大学(University of Bremen)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在三个实验中,参与者倾向于假设COVID-19病例数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而不是呈指
Lancet:戴口罩、眼部防护用品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降低新冠病毒感染
2020年6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可阻止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但是多远的距离是足够的呢?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黎巴嫩贝鲁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可能有一个答案。虽然大多数公共卫生官员建议你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 6 英尺(1英尺等于0.3048米),但是这
1.5米的社交距离可以保护你免受SARS-CoV-2感染么?
2020年4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各国政府都在建议我们彼此保持1.5米的距离,这是旨在限制冠状病毒传播的几项社会疏远举措之一。为什么是1.5米?这是我们最好的、最实际的估计吗?或者有任何可靠的科学证据支持它吗?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冠状病毒就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处于高危状态。飞沫会落在你的嘴巴或鼻子里。或者,液滴可能会落在
Neuron:社交压力下神经元的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压力,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每种应对方式都伴随着一系列的行为、生理和心理反应。积极的行为风格是指努力抑制来自压力源的影响,并与抵御压力有关;消极的行为风格是指避免面对压力源的努力,并与心理病理学上的“易感性”有关。这一问题又被称为“战斗还是逃跑”。但是,该行为选择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并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