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多形态微生物组被列为癌症的新标志物,促进了人类对癌症认知的重大突破。肿瘤内微生物组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新研究称脑部真菌感染会产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变化
贝勒医学院和合作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模型发现了白色念珠菌如何进入大脑,如何激活脑细胞中促进其清除的两种独立机制(这对于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非常重要),并且产生β淀粉样蛋白(Aβ
研究报道酚酸类化感物质通过促进相变抑制翻译从而调控物种间竞争的新机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一系列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植物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
迄今跨物种移植器官存活最久案例诞生,基因编辑猪肾移植猴存活超两年
另一方面,由于排斥机制的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也需要优化。研究者提出,靶向CD40-CD40L途径的药物已经成为异种移植研究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这些药物还未能获得FDA批准。
《癌细胞》: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科院团队首次证实,瘤内真菌可通过髓源性抑制细胞促进肺癌进展
研究人员在92名肺腺癌患者队列中证实,聚多曲霉的富集与MDSCs、调节性T细胞和PD-1阳性CD8阳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呈正相关,且聚多曲霉的富集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研究揭示微生物种间RNAi并构建新型作物病害防控技术体系
为了检验MIGS技术能否应用于作物病害防控,该研究分别构建了靶向大丽轮枝菌(Th-Pmt2i)和尖孢镰刀菌(Th-Pmt2iFo)特异基因的工程菌。
研究揭示薰衣草近缘物种分化及精油品质差异的分子机制
享有“香草皇后”美誉的薰衣草,为唇形科薰衣草属多年生亚灌木,花朵芬芳,从中提炼的精油富含多种单萜、倍半萜等挥发性活性成分,具备杀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多倍
Nature:新研究对真菌在胰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提出质疑
四年前,一份报告称一种常见的真菌可能会诱发胰腺癌,这为人们了解这种致命疾病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视角。但是,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验证这一发现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
Nat Commun:将药物brilacidin与常用的抗真菌药联合使用有望对抗超级真菌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用于治疗从细菌性皮肤感染到COVID-19等多种疾病的新药物brilacidin与市场上的两类抗真菌药联合使用时,可杀死耐药真菌菌株。相关研究结果近期
Microbiome:复旦大学赵兴明团队揭示人类四种真菌“肠型”结构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赵兴明教授在 Microbiome 期刊发表了题为: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ycobiome 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