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突变:机制、病理生理学和潜在治疗途径
2021年5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德国鲁道夫·舍恩海默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化学研究所Torsten Schöneberg和Ines Liebscher在PharmacologicalReview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utations i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Mechanisms, Pathophys
对话大咖,激发灵感 – Fluidigm圆桌论坛与您共同探讨数字病理学的未来
Learn from leading research pathologists how to transform your day-to-day workflowFluidigm将于2021年4月27日在线举办圆桌论坛,由行业顶尖的病理学家领衔,就Fluidigm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解决方案及其云协作功能应对当前数字病理学工作流程的优势与挑战进行深入
Opdivo+化疗新辅助(术前)免疫治疗早期肺癌3期临床成功:显著提高病理学完全缓解!
CheckMate-816代表了第一个随机3期研究,显示新辅助免疫疗法联合治疗可切除NSCLC患者的病理学缓解有显著改善。
研究揭示肺结核、肺腺癌及肺结节病的分子病理学相关性和标志物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传播较广、致死率较高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课题组致力于研究Mtb等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Journal of Immun
研究发现Peli1调控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与阿尔兹海默病理的新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肖意传研究组在PLOS Biology上,发表题为Peli1 impairs microglial Aβ phagocytosis through promoting C/EBPβ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E3泛素连接酶(即Peli1)通过直接介导C/EBPβ泛素
eLife: 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
近日,《eLife》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开发了新型计算机 “大脑电路” 或人工神经网络,该计算机网络能够反映人类大脑的决策过程,并揭示了精神病患者的电路发生的改变。
JTO: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SARS-CoV-2肺部感染早期病理学特征
2020年3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COVID-19的病理学特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Nature] 开启单细胞组织病理学新篇章,Hyperion助力临床肿瘤分类和治疗
在临床上,对肿瘤的分类是癌症诊断、判断预后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目前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肿瘤组织学特征以及少量Marker的表型进行的。近年来,随着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个体间以及个体内普遍存的异质性被不断被揭示出来,这些复杂的单细胞表型及空间信息并未反映在组织学分类中。近日,来自苏黎世大学Bodenmiller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这个领域获得
研究揭示胰腺炎相关蛋白-I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月8日,《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erve Injury-Induced Neuronal PAP-I Maintains Neuropathic Pain by Activating Spinal Microglia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旭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