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Virology:蓝柯等KSHV病毒潜伏感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蓝柯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ANA Carboxyl Terminal Amino Acids 1052 to 1082 Interact with RBP-Jκ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LANA-Mediated RTA Repression ,”,文章中...
J Immunol:靶向基因组中化石病毒的新型抗体 免疫攻击HIV-1病毒
2014年8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寻找HIV-1免疫疗法的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众多障碍。然而,乔治华盛顿大学、Rochester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合作,一步步接近发现HIV-1的一个可行的免疫治疗方案,即针对埋藏我们基因组中的化石病毒,来免疫攻击HIV-1病毒。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一种中和抗体,可直接针对HIV-1包膜,以阻止病毒。但抗体一直没能与HIV-1包膜
Science:研究者首次实现对细菌基因组的重编码 使得细菌可有效抵御病毒感染
2013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和哈佛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对有机体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新编码,并且改善了细菌抵抗病毒的能力。 研究者Farren Isaacs教授表示,我们首次实现了对遗传代码的基础性改变,通过使用新型遗传代码来创造出有机体使得我们可以扩大研究生物功能的范围。
Veter Res:大鲵虹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变化
大鲵 (或称娃娃鱼) 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为我国所特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虹彩病毒在全球范围普遍流行,是侵染众多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等水生动物的重要病毒病原。有证据表明,虹彩病毒是包括蛙和大鲵在内的两栖类自然种群显著下降或消亡的原因之一,而鉴定虹彩病毒病原并阐明其基因组结构特征是研发相应病害防控技术的前提。
PLoS Pathog: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揭示HIV病毒变异情况
在感染的最初几周内,艾滋病毒的基因突变在破坏有效的早期免疫反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发现表明针对不太可能发生变异的局部病毒的疫苗是非常重要的。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Ragon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院研究人员的带领下,研究人员同样采用了已经彻底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下一代(next-generation)技术以研究艾滋病毒如何在感染后的头几个星期内就发生变异
J Contro Relea:张晓玲等阐述非病毒基因输送体系研究进展
非病毒载体各种细胞内吞途径示意图 近日,国际药物控制释放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晓玲研究员的最新综述文章“Uptake mechanisms of non-viral gene delivery”,文章中,研究者阐述了在非病毒基因输送体系的研究进展。
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首次完成并公布两个二倍体野生种全基因组序列
2014年4月2日,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Peanut Genome Initiative,IPGI)终获喜报。
Nature:H7N9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历史
Yi Guan 及同事研究了最近在中国人群中出现的H7N9流感病毒的演化史。通过在流感爆发后不久所进行的实地监测,作者提供了若干新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34个H7N7基因组、3个H7N9基因组和19个H9N2基因组、以及从在2000年和2013年间在中国南方收集到的存档分离菌种得到的197个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