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从人体微生物组中挖掘全新抗菌肽,有望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难题
该研究利用计算和实验筛选平台,挖掘了一个最近扩展的微生物组微型蛋白数据库,以寻找具有抗菌活性的候选抗菌肽,并鉴定了高效和特异的抗菌肽序列。
PNAS:机体的昼夜节律依赖于生物钟中特殊受体的密度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γ2或δ GABA受体亚基在维持SCN中昼夜节律同步性和每天的休息-醒觉节律发挥着类似的作用,但其相对密度的调节或能改变机体每天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幅度。
科学家有望利用现有药物来明显切断人群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心脏病和中风的防治,仅仅是NAC潜力的冰山一角。从预防栓塞到解决各种堵塞问题,NAC的应用前景广阔无垠。研究人员正积极筹备临床试验,期待获得FDA的批准,让这一神奇药物早日惠及广大患者。
研究发现水平转移的真核生物基因在原核受体中的功能激活机制
结果表明,具有内含子的不同来源的真核生物基因水平转移至细菌受体后,确实可以在几天内被快速激活功能。这一机制可以概括为内含子终止密码子移除以及内含子介导的翻译重新启动和蛋白互作。
Nature子刊:李国玲/胥春龙/杨辉/吴士文/王柠团队利用AAV递送碱基编辑器,治疗DMD
研究团队使用人源DMD外显子50替换小鼠DMD外显子50和51,构建了一个基因人源化DMD小鼠模型,模拟DMD缺失突变并可靠地重现人类DMD表型。
生物医药创新国家队来了!上海前沿携手顶尖产学研机构缔造开源创新生态
上海前沿,位于国家级生物医药基地张江科学城的核心区域。这里汇集了丰富的资源,旨在为中国及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者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合作平台。
Sci Rep:科学家识别出能预测人类胃癌复发风险的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诊断过程中引入AF1q或许能促进对患者的筛查、预后评估以及考虑对有资格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的多模式治疗。
Cell Stem Cell:利用iPS细胞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成功抑制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
研究工作证实了利用基于iPS细胞的细胞疗法治疗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可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潜力。
Nature:苏浩团队利用AI模拟训练,提升机器人外骨骼的表现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苏浩团队开发了一个能从人类-装置交互中学习的框架,该框架不需要漫长的人体实验和人力资源。他们开发了能在模拟中生成人体运动、肌肉协调和外骨骼控制的三个互联神经网络。
连发两篇顶刊,王嫣然等人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心脏功能评估的金标准,在心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CMR解读的资源负担较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