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科学家发现小胶质细胞在出生后早期可通过GABA感知神经元活动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驻巨噬细胞,表达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受体。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神经元活动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或释放GABA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中GABAB受体及其通路,可能调节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网络发育中的活动。该研究于近期发表在《Cell Reports》上,题为Microglia sen
默沙东Keytruda治疗高危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3期临床数据发表于《NEJM》!
Keytruda(可瑞达)是全球最畅销的免疫肿瘤学药物,在2021年销售额达到172亿美元。
Nature:揭示奥密克戎的遗传学特性和早期传播模式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大型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SARS-CoV-2的Omicron(奥密克戎)变体与以前的SARS-CoV-2变体分歧开来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在这种适应性进化中,有益的突变通过自然选择而不是通过以前变体之间的重组传递给后代。
华兴资本2021年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年度回顾|医药及生物技术篇
从全球来看,肿瘤、呼吸系统和感染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和代谢领域的慢性病等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的疾病。人类也从未停下寻找、研发攻克这些疾病方法的脚步。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再获教科书级的重大发现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实验室的研究论文“RALF peptide signaling controls the polytubey block in Arabidopsis”以长文形式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该论文揭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机制,即每个胚珠仅允许一根花粉管穿出花柱道
AI+生命=?
目前,生命科学领域正在不断孕育新的技术革命,正如施一公所述“人类蛋白质组里能够被预测的以单个蛋白为单位的空间三维结构,已经基本都被 AlphaFold 预测了。总体而言,预测结果可信、也比较准确。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探索征程中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毫无疑问,运用AI技术预测蛋白质结构生物技术的又一成功革命,生命充满未知,技术创新无限。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NA组学团队开发PolⅢ转录的非编码RNA功能网络信息库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NA组学团队杨建华教授等开发了Pol3Base数据和信息库,系统鉴定RNA聚合酶III(PolⅢ)转录的非编码RNA(P3RNA),全面解析P3RNA的互作组、表达、进化、表观转录组、疾病变异及调控网络。Pol3Base 网站整合了由不同转录因子调控的数千个 RNA 聚合酶 III 转录的 ncRNAs 转录组数据。Pol3Base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