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利用质纳米颗粒多次递送CRISPR-Cas9到多种肌肉组织中

2021年12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难治的疾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望校正该突变,从而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然而,将该技术用于需要校正的细胞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脂质纳米颗粒如何为治疗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MD)小鼠模型提供有效的递送手段。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8

2021-12-23

中国大癌症中心数据表明:级淋巴结构是预后“潜力股”

  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癌症,是全球第三大肿瘤死亡原因,全球约45%的肝癌都来源于我国。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是第二大原发性肝脏肿瘤(约占10%-15%),仅次于肝细胞肝癌。对于iCCA的治疗十分有限,手术治疗是iCCA唯一的潜在可治愈手段。但在手术后,iCCA有着很高的复发率,iCCA存在异质性,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因此明确iC

2021-12-22

新冠肺炎是2020年美国的第大死亡因素

  2019年开始在全世界爆发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由于防疫政策和政府引导下的群众认知不同,世界范围内的疫情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此背景下,美国2020年死亡总人数超过335万人,新冠肺炎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直接导致了超过35万人死亡,成为2020年美国的第三大死因。2020年,美国记录的死亡人数比201

2021-12-28

Nature Communication:自噬蛋白ATG9A能够从滴中动员

多跨膜蛋白ATG9A是一种扰乱酶,在两个膜小叶之间翻转磷脂,从而在自噬的早期阶段促进吞噬体膜的扩张。

2021-11-29

科学家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质代谢存在差异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运动神经元退化,也称为渐冻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ALS患者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的炎症化学物质水平较高。该项研究的成果近日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题为Multi-omic analysis of selectively vulnerable

2021-12-11

血浆甘油磷脂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林旭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曾嵘研究组合作,分别在Diabetologia、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s of 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with m

2021-11-26

Science 子刊:重新定向药物用于改善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率

来自休斯敦卫理公会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或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上能展现出良好的效果,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组合性疗法,其或能潜在改善难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预后和结局。

2021-12-22

英国药理学: 内皮AMPKα1/PrKAA1加重高饲料喂养小鼠的炎症反应

过量营养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是高脂饮食(HFD)诱导的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标志。蛋白激酶AMP激活的α1(PrKA1)/5‘-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α1(AMPKα1)的药理激活在许多心脏代谢紊乱的研究中显示出其有益的作用。

2021-12-08

Nature重磅:美国野生白尾鹿已携带种新冠变异株,其中一种与人类中流行的密切相关

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目前还是未编辑完的手稿),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该州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中发现了至少三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提示该物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潜在“蓄水池”。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可以在野生白尾鹿体内长期生存,为其进一步化并有可能传播给人类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两年,

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