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科学家重建白鳍豚物种种群历史

本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白鳍豚(又名白暨豚)的基因组序列 。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白鳍豚的生活习性与其被灭绝原因。 白鳍豚是世界上已知五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已被公认为“功能性灭绝”。它也是鲸类动物中因人类活动而被灭绝的第一种物种。

2013-10-30

Nature: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

本文作者通过果蝇重组近交系来研究“上位效应”(等位基因之间的非加和性相互作用)在影响种群适应性中所起作用这个问题。

2013-12-05

Oikos:曹敏等研究物种共存机制获新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Oikos刊登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胡跃华博士等的最新研究成果“Dominant species and dispersal limitation regulate tree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a 20-ha plot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研究人员在物种共存机制上的研究获新进展。

2012-11-18

PNAS:传粉物种丧失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说,失去一种传粉物种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全球传粉物种的衰退为开花植物和农作物带来的麻烦可能比此前估计得更多。10多年以来,研究报告了诸如蜂和蝴蝶等传播花粉的物种的衰退,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可以承受大多数传粉物种的消失。Berry J. Brosi 和Heather M. Briggs研究了即便只失去一种传粉物种是否也可能为植物繁殖带来麻烦。

2013-07-23

PLoS ONE:科学家开发出可鉴别自然界中未知微生物种的新型设备

近日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其可以对环境中的任何一种单一微生物种进行培养,进而进行后续研究和鉴定,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2014-07-11

专家呼吁重视气候变化对我国物种保护的影响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

2013-11-25

Fun Gene Bio:杨祝良等羊肚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在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ultigen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reveals true morels (Morchella) are especially species-rich in China,”,文章中...

2012-11-18

Nature:基因表达和物种差异

基因组分析能够揭示有可能决定着物种间差别的蛋白编码变化,但物种之间基因型差别中很多都是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性突变所造成的结果。Brawand等人利用高吞吐量RNA测序方法来研究来自所有主要哺乳动物分支的10个物种的六大器官(皮层、小脑、心脏、肾脏、肝脏和睾丸)中哺乳动物转录组的演化动态。

2012-11-19

Ann Bot:穇属异源四倍体物种杂交起源研究获进展

禾本科1/5物种起源于杂交事件,重建低拷贝核基因系统发育关系为解释物种杂交起源提供了证据。穇属(Eleusine Gaertn.) 隶属于禾本科虎尾草族核心群Chloris group,约10种,分布在热带东非、印度—马来西亚和热带南美洲,是典型的适应辐射类群。该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可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

2011-10-24

PLoS ONE:祝良等牛肝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获进展

牛肝菌 牛肝菌是国内外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该类真菌与多种树木形成共生菌根关系,它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该类真菌备受国内外同行关注,其中Dentinger et al.(2010)发现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及其近缘种是个单系,共包括4属20种,它们是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在早第三纪的晚始新世(42-54 Mya)在古热带起源的。

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