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深度解读!如何通过靶向作用癌症干细胞来释放免疫疗法的抗癌潜能!
2020年8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题为“Unleashing Immunotherapy by Targeting Cancer Stem Cell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如何通过靶向作用癌症干细胞来释放免疫疗法的潜力,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
Nature深度解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特性和细胞多样性!
2020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Epigenetic regulator function through mouse gastrul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不会改变DNA序列,但却仅会表观遗传学修饰DNA包装的关键因子所
Cell:深度突变扫描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突变对S蛋白折叠和结合ACE2的影响
2020年8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它又出现了新的突变--不管是好是坏。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Jesse Bloom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将近4000种不同的突变如何改变了SARS-CoV-2与人类细胞结合的能力进行了编目。他们的数据以交互式地图的形式在网上公开,是科学家们开发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以
Science子刊深度探究新冠病毒如何导致患者出现嗅觉丧失
2020年8月2日讯/生物谷BIOON/---暂时性嗅觉丧失是COVID-19的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也是这种疾病最早和最常报道的指标之一。现有研究提出它比发热、咳嗽等其他众所周知的症状更能预测这种疾病,但COVID-19患者嗅觉丧失的基本机制一直不清楚。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美国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鉴定出最容易被SARS-CoV-2(
Science论文深度解读!基因编辑大牛揭示碱基编辑器的作用机制
2020年7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在短短八年内,CRISPR-Cas9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和基因治疗的首选基因组编辑器。但CRISPR-Cas9也催生了其他潜在的强大DNA操纵工具,从而可能帮助修复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如今获得了这些最有前途的工具之一---碱基编辑器---的首个详细的三维结
深度解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2020年7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7月24日17时06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增至15257287例,累计死亡628240例。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全球新冠疫情预示着人类或许已经无法期待疫情的自然消退,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恶化也意味着西方某些国家提出的“群体免疫“构想彻底破产,而疫苗的开发有望成为终结新
Nature:深度探究SARS-CoV-2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2020年7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期间,人们认识到被动抗体在改善传染病方面的好处。此后,超免疫球蛋白作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水痘、狂犬病等适应症的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措施被广泛使用了几十年,但没有发现存在疾病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下称疾病ADE)的证据。
7.28世界肝炎日:中国首个《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启动
2020年7月28日,在第十个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罗氏制药中国联合发起,全国十几家重点医院共同参与的《中国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项目(以下简称《调查》)正式启动。
Nature深度解读!揭秘缺乏营养的饥饿细胞回收细胞内部组分的分子机制!
2020年7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胞就像是一座城市的概念是生物学中的常见介绍,这会让人将细胞中的细胞器描绘为发电厂、工厂等,就好比是一座城市,这些结构的建设和运行也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当资源匮乏时,细胞内部的成分就必须被回收,从而提供必要的元件,尤其是氨基酸来维持细胞的基本功能。但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下其又是决定该回收什么呢?一种普遍的假说认
Gut:深度解读!为何机体肠道免疫反应也具有位点特异性?
2020年7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为什么诸如克罗恩病等慢性炎性肠病会同时影响小肠和结肠健康,而另外一些诸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性肠病仅会影响结肠,为了阐明这些临床谜题,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Gut上题为“Location-specific cell identity rather than exposure to GI microb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