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人群新冠病毒抗体流行率——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问答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完成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此次调查旨在了解新冠肺炎不同流行水平地区普通人群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加深对新冠肺炎感染特征的科学认识,评估我国疫情防控效果。调查涵盖三类地区,包括武汉市、湖北武汉之外市州、以及湖北之外六个省份(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采用抽样调查设计选取社区人群3.4万余人,通过检测调查对象的血清新冠
柳叶刀子刊发布中国1990-2019年视力损失调查报告
近日,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在“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发布了《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今年疫情发生后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不到一年增加了11.7%,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
研究开发N-磷酸化蛋白质组深度覆盖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研究员张丽华和中科院院士张玉奎团队,发展出N-磷酸化肽段高选择性富集新方法,并结合肽段的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鉴定,实现了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与研究相对深入的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侧链氨基上的蛋白质O-磷酸化修饰相比,发生在蛋白质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上的N-磷酸化修饰,由于P-N
NEJM:疫情调查揭示安第斯病毒具有人际超强传播的潜力
2020年12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发现“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事件和广泛的人际接触推动了2018-2019年阿根廷一个小村庄爆发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3日的New England J
Nature头条:这些科学家将开始调查新冠病毒的起源
《Nature》在头条新闻发表了题为“Meet the scientists investigating the origins of the COVID pandemic”的文章。全文内容如下:一位曾协助研究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与骆驼联系在一起的流行病学家、一位研究病原体如何在市场上传播的食品安全官员,以及一位将2014年西
CTI:深度揭示COVID-19患者的免疫反应特征
关于全球COVID-19大流行的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人们表现出如此多样化的反应。有些人没有任何症状,被称为“沉默传播者”,而一些COVID-19患者的免疫反应变得极端,因此需要重症监护。已知年龄和潜在的健康状况会增加发生严重反应的风险,但尚无法解释某些人出现免疫反应亢进的根本原因,尽管可能是由于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研究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模型
单细胞转录组作为单个细胞的特征,可更加精确地定义细胞的类型。常规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的分类方法首先是进行无监督的聚类,然后根据每个集群(Cluster)特异表达的细胞标记基因来对集群进行标注。虽然基于无监督的分类方法更容易发现新细胞类型,但是人工标注的过程费时费力。目前已有的基于监督学习的自动分类方法,大部分无法兼顾到方法的可解释性以及
Science论文深度解读!新研究揭示增强子在动物体内是非常保守的
2020年11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和张任谦心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称为增强子的基因调控元件的功能在进化树上分布的动物物种中广泛保守。当他们将来自海绵动物的增强子序列插入斑马鱼和小鼠体内时,这两种脊椎动物都能够解释遗传信息,并驱动发育基因的细胞特异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