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复旦大学云龙团队揭示生酮饮食可缓解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该研究提出了在巨核细胞中酮体-MCT1-BDH-组蛋白乙酰化-血小板生成轴的机制见解,并提出了一种无毒、低成本的饮食干预方式来对抗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

2022-12-12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素荣等发现睡眠时相转换的新核团和环路机制

研究结果揭示了RMTg GABA能神经元抑制REM睡眠的必要性及其控制REM睡眠转换的神经通路,丰富和发展了REM睡眠调控的神经网络机制。如果采用声、光、电等非侵入性手段对此类神经元及其不同的神经通路

2022-12-12

《细胞发现》:北大汤富酬/付团队发现小肠癌的四种恶性亚型!

小肠癌是一种源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罕见恶性肿瘤,占所有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的2%[1]。

2022-11-28

苏州大学李欣团队揭示circHIPK3通过作为支架募集泛素连接酶降解HuR来预防心脏衰老

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衰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一个主要过程,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原因之一是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

2022-10-31

Cell子刊:财广团队开发线粒体ClpP激动剂,用于治疗胰腺癌

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结合合成优化获得新骨架的 ClpP 激动剂——ZG111,在不同 KRAS 基因型的胰腺癌细胞中均激活 ClpP 蛋白水解酶功能,干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稳态

2022-09-23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亮和环境学院夏雨科研团队开发一种快速灵敏诊断病原细菌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的宏基因组学工作流程

本文报道了一个对临床样本中的病原细菌及其携带耐药基因进行快速诊断的宏基因组学工作流程。

2022-10-20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剑团队绘制迄今最全RNA可变剪接遗传调控图谱

为什么有的人对疾病易感,而有的人不易感?答案藏在每个人的基因组里,因为我们的基因组存在差异;那么,这些差异发生在基因组的哪些位点,又对应了人体的哪些生老病死?

2022-08-19

南方医科大学郑和平/斌团队开发基于Cas13a的梅毒检测新方法

这一基于CRISPR-Cas13a的方法在改善梅毒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据悉,研究团队已针对这一检测方法申请了专利。

2022-08-17

Nature:曹义海/云龙等提出全新的治疗肿瘤的“寒冷疗法”

该工作首次发现,冷暴露促进棕色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肿瘤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进而抑制其生长。这一发现巩固了糖代谢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冷暴露对于肿瘤组织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2022-08-05

复旦大学黄国英/严丽团队首次阐明母亲围孕期红细胞叶酸对子代先心病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首次阐明了母亲围孕期红细胞叶酸对子代先心病的保护作用,为通过叶酸增补实现先心病的有效预防提供了高质量的证据。

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