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eurosci:研究人员发现治疗精神分裂症新的药靶
2012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发现为什么某些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有效的,而对一些病人是无效的原因。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该项研究将为开发一类以帮助治疗这种毁灭性的精神疾病的新的药物铺平道路。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一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其中30%的患者对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无响应。
美国研究称精神分裂症多源于基因突变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遗传性疾病,有一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因源于自身基因突变,而不是遗传。 在研究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直系亲属和健康人的基因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报告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负责这项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玛丽亚·卡拉伊戈在15年前就发现,有一种非常罕见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精神分裂症。
Mol Psychi: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的验证需要勇气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复杂的精神疾病,以思维障碍为主要临床相,伴有感知觉、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异常以及认知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失调、意志缺乏等。该病多起病于青年时期,全球人群终身患病率高达1%,但病因至今未完全明朗。由于精神分裂症遗传率很高(80%),解析其遗传易感性一直是该病的研究热点。
Devel Cell: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揭示不对称分裂的机制
神经母细胞将极性复合物(绿色)定位在上皮细胞一边(顶上),并且在正常的果蝇胚胎中进行上皮细胞的垂直分裂(比例尺 10 uM)Credit: 1 © 2012 Elsevier Inc. 一些蛋白装配成极性复合物,然后定位在神经母细胞的末端帮助指导其进行不对称分裂。
J Cell Sci:科学家发现细胞分裂的关键新机制
近日,IDIBELL研究人员确定了蛋白质Zds1片断在有丝分裂中发挥关键作用。 Bellvitge生物医学研究所(IDIBELL)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Zds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Science杂志上,这一研究取得的结果为发展靶向性癌症疗法铺平了道路。 每一个有机体中,细胞生长和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被称为“细胞周期”。
PNAS:清华大学文章解析精神分裂易感基因的作用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近期发表的文章中解析了一种重要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解析神经递质作用机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精神分裂症单易感基因:dysbindin能通过两个独立的机制,分别调控谷氨酸和多巴胺功能,从而导致两种临床相关的行为表型。
治疗精神分裂症新药AM-831将开始I期临床研究
Acadia生物医药公司将和MeijiSeika医药合作进行AM-831的一阶段临床研究,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AM-831把毒蕈碱 m1受体的部分协同作用同多巴胺D2受体和5-烃色胺2A受体的拮抗作用集于一身 。 一阶段研究目的是评估备选药物用在的志愿者身上时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为以后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的设计提供帮助。
Plant Cell:玉米减数分裂研究取得新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是如何相互识别在植物的研究工作相对发表文章较少。虽然功能上是保守的,但不同物种的同源染色体配对起始及机制可能不同。 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减数分裂及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该研究组以玉米减数分裂突变体及含有双着丝粒染色体的植株为材料,发现着丝粒配对先于端粒的bouquet并在同源染色体配对其重要作用。同源染色体配对起重要作用的是着丝粒的活性而不是着丝粒的特异序列。
Journal of Cell Science:植物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重组机制研究新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重组不仅是遗传多样性形成所必需的,而且重组形成的交叉,也是同源染色体分别受两极纺锤丝牵引稳定排列在赤道板上,最终正确分离所必需的。研究表明,两个不同途径导致两种不同类型交叉的形成,一是对干涉敏感的交叉,也称I型交叉;另一是对干涉不敏感的交叉,也称II型交叉。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这两种交叉同时存在,两种类型交叉所占比例因物种而异。
PLoS Biol:细胞分裂关键蛋白的确认有助癌症药物研发
近来,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LoS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在细胞分裂上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调控细胞分裂的两个关键蛋白的作用方式。 当正常细胞增殖失去控制的时候,过度增殖会引发细胞癌变导致肿瘤的发生,这项研究可能对开发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的药物意义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