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可“植入”人体基因组?PNAS最新学术研究引争议
在COVID-19大流行的最初几个月,分析测试结果的医护人员发现:已经从COVID-19中康复的病人有时会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后的PCR测试中莫名其妙地出现阳性。这些人并未二次感染COVID-19,从他们的样本中也没有分离出活的病毒。而且,RNA的寿命通常很短,所以阳性测试不太可能是残留RNA的结果。2021年5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Cell:SARS-CoV-2病毒中和抗体空间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SARS-CoV-2的感染是由COVID-19病毒刺突蛋白与宿主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引起的,随后病毒膜与宿主膜融合。虽然阻断这种相互作用的抗体作为早期COVID-19治疗被紧急使用,但中和效力的确切决定因素仍然未知。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Charles S. Craik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抗体,这些
港中大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抗体可经母体胎盘传至胎儿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16日公布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后康复的孕妇会将抗体由母体胎盘传给胎儿。胎儿脐带血中的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与孕妇分娩时体内的血清水平密切相关。中大医学院团队与香港8间公立医院妇产科合作研究,并招募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确诊新冠肺炎的孕妇个案,并分析当中20位于1月31日或之前已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通过相变促进宿主炎症反应的新机制
新冠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肆虐。研究表明,病毒引起的异常炎症反应与COVID-19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会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趋化因子及
英国启动一项新的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
英国牛津大学19日发布消息说,该校学者启动了一项新的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以深入分析何种免疫反应能让人们避免再次感染以及二次感染时免疫系统如何发挥作用。据介绍,“人体挑战试验”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首阶段将招募64名年龄在18至30岁间的健康志愿者,他们此前曾在自然条件下感染过新冠病毒。志愿者将“以身试毒”,在一个安全可控环境中再次
研究显示孕妇感染新冠病毒会致更高健康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23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对怀孕女性和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比疫情初期预计的要大。牛津大学学者领衔的这项研究基于对全球18个国家超过2100名怀孕女性的调查。研究团队对比分析了感染和没感染新冠病毒的怀孕女性的健康状况。相关研究结果已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小儿科》上。据团队介绍,怀孕期间感染新冠病毒的女性与没感染这一
Cell Research:我国科学家揭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促进新冠病毒感染
2021年4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截至2021年4月28日,全球已有超过1.48亿例确诊感染病例,312万人死亡(https://origin-coronavirus.jhu.edu/map.html)。目前COVID-19大流行浪潮的结束时间和最终
Cell: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变种B.1.351和P.1逃避中和抗体
2021年3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检测和疫苗接种是人类试图控制SARS-CoV-2冠状病毒大流行的支柱。虽然耗时比很多人预想的要长,但相信大家接种疫苗从而得到保护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时间也在对这种病毒起作用,该病毒现已发生多次变异,其中来自英国的B.1.1.7变种、来自南非的B.1.351变种和来自巴西的P.1变种迅速传播。这些病毒变种在所谓的
Cell Rep: 非中和alpha病毒抗体保护机制
尽管针对α病毒E2蛋白抗原决定簇的中和单克隆抗体(mAb)可以起到防止病毒感染的效果,但人们对非中和mAb的功能仍知之甚少。在最近发表于《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Michael S. Diamond团队评估了13种非中和性单克隆抗体针对Mayaro病毒(MAYV)(一种新兴的致关节炎性alpha病毒)的活性。
Nature:双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治疗抵抗性的新冠病毒变种
2021年3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意大利语区大学和捷克科学院生物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靶向SARS-CoV-2病毒的两个位点的抗体,从而防止这种病毒发生抵抗治疗的突变。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3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ispecific IgG neutralizes SARS-